紫荆亦课堂暨2026级清华MBA招生宣讲会举行

2025-09-09 13:58:46 来源:清华MBA

8月21日,紫荆亦课堂暨2026级清华MBA招生宣讲会在北京亦庄举行。


清华产业创新MBA学术主任、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朱恒源,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清华经管学院校友、《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谢丽容,清华MBA校友、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昌武,以及与清华MBA共建“产业移动课堂”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未来产业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产业创新与清华MBA项目的优秀人才,现场氛围热烈。


在“紫荆课堂”环节,朱恒源教授以《中国产业创新的未来挑战》为题,从产业革命背景出发,深刻剖析了当前产业创新的特点与挑战。他指出,中国早期的模仿式创新相对容易,但在全球进入产业范式探索的“无人区”后,创新将变得愈加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批既理解技术,熟悉产业运行的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具备组织与领导能力的新一代企业家。清华MBA产业创新项目正致力于培养这样具备创新精神的未来领导者,持续推动新兴产业范式的探索与构建。


在圆桌论坛环节,谢丽容女士、朱恒源教授和张昌武先生从不同视角,就“大变局下的产业创新:为什么难,怎么解?”展开深入讨论。


谢丽容指出,产业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优秀的创新人才需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应对真实挑战,具备多元能力。他们是推动产业持续创新的关键。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与整合创新者,张昌武则从实践者视角提出,产业创新需兼顾“技术上可实现、商业上可持续、社会上可接受”三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人工智能不断降低技术壁垒的背景下,企业既要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又要在组织内部建立“正直、开放、创新、激情”的价值观,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产业创新MBA的学术主任,朱恒源谈到了在教育实践中培养产业创新人才的思考。他披露,清华大学的产业创新MBA项目,除了通常的MBA核心课程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系列特色课程,包括:“新兴技术的商业前景”、“产业创新分析”、“数智时代的产品创新”、“创新型组织”以及“产业创新投融资”五门课程;另外,学生需在培养阶段完成产业创新综合实践(Innovation Capstone Project,以下简称ICP)。ICP选取中国产业创新前沿的共性问题,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线企业真实的创新挑战,综合运用在项目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认真的研究探索,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在项目宣讲环节,马嘉从培养目标、项目设置、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清华MBA的特色与优势。她提到,去年入学的产业创新MBA学生中,科技背景的学员占比超过一半,技术研发类工作职能比例最高,充分体现了项目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清华MBA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新知识体系、拓展国际视野并提升实战能力。为此,课程以中国案例为基础,强调落地与本土化教学,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将课堂所学有效转化为真实商业经验。


随后,现场举行了“产业移动课堂”颁证仪式。清华MBA将携手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未来产业方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的代表企业,共建“移动课堂”,帮助学生深入一线,理解企业运营模式与产业发展趋势。本次授证的企业包括: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奥通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马嘉为六家企业颁发合作证书。


活动最后,现场设置了清华MBA项目咨询会,清华MBA老师们为考生提供面对面分项目咨询,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各项目特色与培养路径。


本次宣讲会不仅为优秀人才深入了解清华MBA提供了平台,也体现了教育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未来,清华MBA将继续携手产业前沿力量,拓展学生学习与实践空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产业创新迈向新高度。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