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5200)

2025-09-08 10:38:19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部

一、学科简介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学科。


二、培养方向


我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专业学位设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边疆安全与社会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三、培养目标


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旨在为公共部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型为“非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弹性学制为3—4年,即学习年限最长为4年,4年仍未完成学习、实践任务,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只授予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表》)


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8学分。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四方面基本模块。其中,核心课为19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践课为3学分。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按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教指委[2019]14号)的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国语”和“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和“社会研究方法”为本专业必设课程;“政治学”、“电子政务”为云南民族大学MPA中心选设课程。


2、专业方向必修课是与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程,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边疆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方向必修课。


3、专业选修课包括突出我校本专业点办学特色、研究生知识、能力扩展的课程。


4、实践课包括参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事务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参加全国MPA研究生案例大赛等。


六、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应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核心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社会实践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开展。任课教师应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研究、案例分析、体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管理人员担任行业导师,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2、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3、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4、学习方式以集中面授与在职学习相结合。每年组织2次面授,集中讲授课程,组织重要实践环节,丰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素养,训练核心的职业实践能力。根据社会实践计划,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的过程中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和公共管理业务实习培训,提高认识社会、分析公共管理问题、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导师指导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集体培养,导师负责制度。在第一学期学习结束前通过师生双向互选,学院和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硕士生的培养,采取集体指导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为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培养工作。研究生导师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导师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协助学院、学校职能部门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


七、文献阅读、学术和社会实践


(一)文献阅读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


(二)学术活动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听学术讲座,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社会实践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参加社会实践。包括政府管理事务、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事务、事业单位管理事务实践,社会调查,以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MPA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实践活动。重点培养研究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认识社会,分析公共管理问题、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1、实践课安排在第1-4学期进行,每学期集中学习完成后,研究生到学校与公共组织共建的公共管理社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本人所在工作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每学期社会实践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经导师评阅成绩合格获0.5学分,4个学期共2学分。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文献、参加学术活动,经指导教师和学院认定成绩合格,可获1学分。


2、支持并鼓励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全国MPA研究生案例大赛。学院为参赛队伍配备案例指导老师,提供参赛经费指导老师由学院研究生导师担任;学院为参赛队伍提供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参赛队伍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正式提交,成员可申请获得部分实践课学分。


八、开题与论文撰写


(一)开题报告的撰写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完成选题论证,制订研究方案。选题应属于公共管理的学科范畴或实践领域,应属于应用型研究,侧重利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避免选择纯理论问题为研究主题,选题应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宜选择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方法,选题论证合理、深入,研究方案可行。最后按规范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二)学位论文的撰写


MPA学位论文的写作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1.按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指导委员会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MPA学位论文可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等,以应用型为主。MPA应用型学位论文的选题及撰写可参考以下四种类型及要求,即案例分析型论文、调研报告型论文、政策分析型论文、问题研究型论文四种类型。其中,案例分析型论文、调研报告型论文、政策分析型论文三种类型论文字数要求为2-4万字,问题研究型论文要求字数为3-5万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应体现本专业学位的特点,要求学生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或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


2.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完成实践任务,修满学分,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开题,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提交学位论文申请。申请论文经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术不端检测合格后,参加云南民族大学MPA教育中心组织的预答辩环节,经预答辩通过后,由MPA教育中心聘请不少于2名校外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审。评审通过后向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提交答辩申请书,由MPA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MPA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学生通过正式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学位。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云南民族大学MPA教育中心


2022年6月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