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2025-11-17 11:24:08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一、学科发展全景与研究方向聚焦


(一)学科发展积淀与特色


作为百年矿业名校的优势专业,河南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已走过三十余载办学历程,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教学与科研底蕴。依托河南省工商管理一级重点学科的坚实平台,专业始终传承学校矿业特色基因,确立了“专业为本、管工结合、煤炭特色”的核心建设理念,将学科特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带来的行业变革,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重要支撑,持续推进教学模式革新,重点强化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与数智化应用水平,形成了辨识度高、社会认可度强的办学优势。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不仅吸引了优质生源,更保持了高就业率的良好态势,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专业实现了稳步跨越:2006年成功获批会计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2018年再获突破,取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专业代码125300)授权资格,并于2019年正式启动招生工作。这一突破不仅精准对接了新时代国家对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完善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向数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方向转型。


目前,该学位点已构建起“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师培养体系,校内师资学术功底扎实,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整体职称与学历结构科学合理。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独具理工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机制,加之学校丰富的办学资源、优越的学习条件以及稳固的专业实践基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核心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与专业优势,学位点设置三大核心研究方向,针对性培养不同领域的高级会计人才:


1.  注册会计师(CPA)方向:本方向聚焦民间审计领域的理论前沿与实务难题,核心培养目标是打造能够熟练运用注册会计师行业知识与技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审计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开设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评估理论与实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等特色选修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


2.  管理会计师(CMA)方向:以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核心议题开展研究,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数据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课程体系中融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Python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高级财务报告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专题、成本管理与成本战略案例等实用课程,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3.  公司财务与资本运作方向:立足现代金融、财务与法律多重环境,深入研究公司财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培养精通公司财务运作与资本运营的高级应用型财务人才。该方向开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共享、资本市场运作案例、公司金融与财务战略案例、税务风险与筹划等课程,全面覆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


二、会计硕士学位授予核心标准


(一)知识体系构建要求


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需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涵盖基础、专业、技术三大维度:


1.  基础知识: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事业单位运营实践,掌握研究会计与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具备数学、逻辑学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基础支撑能力,同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与资料查阅。学业成绩方面,学位课程平均成绩需不低于75分,非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


2.  专业知识:核心要求是系统掌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拓展宏微观经济、组织行为与经营管理、经济法、金融、税务、资本运营与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3.  技术知识:需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展研究与决策工作。同时,要清晰认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企业业务模式及经营管理的影响,并在分析决策中充分考量这些因素。


(二)综合素质培育要求


会计硕士研究生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严谨的学术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优秀的专业胜任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  政治素质: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科学诚信的理念,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与技术权益。坚决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自觉维护学术声誉。对学位论文及自主发表的学术成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  职业道德:秉持“诚信为本、守法奉公”的职业理念,学法知法守法,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维护会计行业公信力;坚守职业准则,做到勤勉尽责、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准则制度,坚决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与经济秩序;保持终身学习意识,秉持专业精神,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助力会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4.  专业胜任能力:系统掌握会计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业务实操能力,能够运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基本的会计研究方法。同时,需具备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需的国际视野、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训练考核要求


实践能力培养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环节,研究生在读期间需接受与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践训练,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提升实务应用能力,具体要求包括:


1.  参与多样化实践教学:需完成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现场参观研讨等实践类课程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实务经验。


2.  投身案例研究与开发:积极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独立或协助导师开展实地调研形成教学案例、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咨询并撰写咨询报告、参加学生案例大赛、发表案例研究成果等多种形式,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主动参加实务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及监管部门专家主讲的专题讲座,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与政策导向。


4.  接受双导师指导:在依托校内导师进行学术指导的同时,积极接受来自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实务领域校外导师的指导,汲取一线实践经验。


5.  完成实习实践及报告:需提交详细的实践计划,并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时间,实习可采用集中或分段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重点分析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探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具有三年以上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可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报告,但报告需以特定专业实践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核心,而非一般性工作回顾。实践总结报告或实务工作总结报告经学校评估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该学分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核心能力养成要求


会计硕士研究生需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


1.  学习能力:能够高效、精准地获取新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主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2.  实践研究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主动创新意识,提升实践研究水平。


3.  发现问题能力: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通过建立和运用专业模型,形成具有决策价值的分析报告。


4.  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透过现象把握问题本质,明确解决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做出科学判断与有效决策。


5.  职业判断能力:基于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主客观环境,对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现象做出专业判断。


6.  沟通协调能力:具备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接收能力,能够合理统筹团队资源与时间,通过协调配合实现工作目标。


(五)学位论文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需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特色,突出应用性与问题导向,展现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创新性,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科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具体要求如下:


1.  选题要求:论文选题需来源于实际应用课题或行业现实问题,聚焦当前会计领域的重要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与行业应用价值,同时保证选题的新颖性。


2.  形式与内容要求:论文形式可采用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作品)设计、方案设计等多种类型。内容需完整涵盖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引证资料需准确充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流畅、概念清晰,全程符合学术规范与道德要求。论文篇幅一般控制在3万字左右,总文字复制比需低于15%。


3.  规范性要求:一是论文框架需完整,正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包含封面(含题目、作者、导师等信息)、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选题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论文主体、参考文献(至少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近五年文献引用占比不低于1/3)、必要附录及致谢等部分;二是研究成果需条理清晰、表述规范,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与经济或社会效益,资料与数据分析需科学准确;三是论文格式需严格遵循学校专业学位论文统一要求。


4.  质量要求:选题需具有一定技术难度,成果需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论文需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论文工作量需充足,实际研究时间不少于一年,需全面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研与文字表达能力,做到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可靠。论文需严格遵循《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的规定》,通过各环节质量考核。


(六)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1.  外语能力:第一外语为英语,外语学位课程成绩需不低于60分,同时具备熟练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


2.  学术成果:研究生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果量化得分需不低于1分。创新性成果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具体执行依据《财经学院关于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创新性成果要求的规定(试行)》。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