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2025-11-12 16:35:26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人文教育中心

一、培养方向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目的地运营与管理


休闲与旅游经济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自觉遵纪守法,做到德才兼备、学风严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聚焦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扎实旅游职业素养与突出管理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其拥有国际化视野与战略思维,能够高效胜任现代旅游业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设定为 2 年,根据个人学业完成情况,可在 2 至 3 年的弹性年限内修满所需学分、完成全部学业要求。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与学分设置严格遵循全国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每门课程的学分上限为 3 学分,学分与学时的对应标准为 1 学分折合 16 学时。


四、核心培养要求


(一)知识掌握标准


扎实筑牢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同时涉猎相关自然科学的核心知识与基本原理,并能灵活将多学科原理与旅游管理理论体系有机融合。


全面且系统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与实用方法,具备将这些理论方法转化应用于旅游管理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


深入理解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特征与核心规律,精准把握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应用研究。


熟练掌握旅游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与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语言文字,精准分析并阐述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二)综合素质要求


学术道德方面:严格恪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维护科学诚信。尊重知识产权与他人劳动成果,坚持实事求是,锤炼学术人格,保持严谨学风,坚决杜绝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反对粗制滥造与重复研究,养成优良的学术品行。


专业素养方面:具备扎实的旅游学理论功底,熟练掌握旅游管理方法与服务技能,深刻领悟国家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导向。拥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了解旅游管理学科的技术分析工具与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手段解决旅游领域实际问题。具备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能力,拥有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个人观点。


职业素养方面:树立为国家旅游事业与国民休闲事业服务的使命感,秉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正确认知旅游服务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特点,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积极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守诚实守信原则,不损害他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熟练掌握旅游及相关行业高端管理与具体事务处理所需的专业技能。


人文素养方面:具备全面的人文社会学科视野,了解相关学科的核心思想与观点。拥有较强的人际亲和力与文化包容性,在旅游服务与学术研究中,能以谦虚亲和的态度与人交往,以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


(三)学术能力要求


管理与服务能力:精准洞察旅游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规律及动态趋势,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能够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决策,具备前瞻性与全局意识。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出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研究与创新能力:具备从旅游实践中敏锐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拥有良好的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开展问题分析与研究。勇于突破传统思维,运用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凝练思想、尝试实践,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执行与控制能力:在问题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具备主动解决问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能够结合旅游实践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与行动方案,拥有扎实的操作执行能力、实践落地能力与过程控制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熟练运用各类工具追踪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关注旅游实践前沿与最新趋势,反思自身实践经验,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完善知识结构。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目标与核心要求构建,学分分配严格遵循相关指导标准。课程设置涵盖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方向选修课等模块,各模块学分按要求合理分配,确保课程内容与实践需求、培养方向紧密衔接,具体课程与学分分配根据培养方案细则执行。


六、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环节,严格按照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中 “实践教学及创业能力培养与考核” 章节的具体要求执行。通过顶岗实习、实地考察、项目参与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确保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学位(毕业)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聚焦应用导向,严格依据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中 “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章节的规定执行。论文应紧密结合旅游管理实践,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通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规划设计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