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研究生硕博连读遴选工作的通知
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更为完善的硕博士一体化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与培养水平,依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华师〔2025〕124 号文)及学校硕博连读遴选相关工作要求,现就我院 2025 年研究生硕博连读遴选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拔原则与实施依据
(一)选拔原则
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聚焦学生学术潜力与创新能力,构建科学规范的选拔流程,确保选拔结果公开透明。
(二)实施基础
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与培养实际,制定 2025 年硕博连读遴选工作实施细则。细则经研究生院培养与质量科审核通过后,正式启动遴选工作。
二、申请环节与推荐名单确定
(一)申请条件与材料
申请对象:原则上为我院 2023 级、2024 级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在读硕士研究生。
需提交材料:包括填写完整的《华南师范大学 “硕博连读” 申请表》(不得加页,需双面打印)、科研证明材料(成果发表日期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及推荐学生信息汇总表。
(二)材料提交与时间要求
电子版材料:须于 10 月 30 日下午 17 时前提交,材料主题需按 “年级 + 姓名 + 申请硕博连读材料” 格式命名。
纸质版材料:须于 10 月 30 日下午 17 时前提交至学院研工办 217 室。
(三)推荐名单报送
学院拟于 11 月 2 日前完成申请材料审核,确定推荐名单并报送研究生院培养与质量科。经研究生院审查合格的申请者,方可进入后续考试环节。
三、考核组织与实施安排
(一)命题管理
命题主体:由学院硕博连读考核小组统筹命题工作,所有命题教师均需签订招生考试命题人员保密责任书。
命题要求:笔试试卷参照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纸格式命题,其中学科专业综合试卷内容需覆盖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且由不同导师分别命题。
(二)笔试安排
考核科目:包括专业英语与专业基础两科,单科满分均为 100 分,每科考试时长不少于 120 分钟。
考核重点:专业英语侧重考查专业英语交流与应用能力;专业基础侧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研究方法掌握程度及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情况。
考务管理:试卷须密封保存,考试现场开封,全程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考试结束后,试卷交由研究生院备查。笔试具体时间与地点另行通知。
(三)面试安排
参与条件:笔试合格的申请者方可进入面试环节。
面试组织:参与面试的相关专业博士生导师不少于 3 人,面试过程需全程录像。
结果记录:面试情况需详细录入《“硕博连读” 面试情况表》,并依据实际表现填写《“硕博连读” 审批表》。面试具体时间与地点另行通知。
四、成绩核算与拟录取流程
(一)总成绩构成
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计算方式为:总成绩 = 专业英语考核成绩 ×30%+ 专业基础考核成绩 ×30%+ 面试成绩 ×40%。
(二)拟录取推荐
学院按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录取推荐名单,于 11 月 10 日前将拟录取学生的面试情况表、审批表及拟录取信息汇总表提交至研究生院培养与质量科。
(三)公示与后续流程
公示环节:研究生院在主页对拟录取资格获得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5 天。
后续手续:公示无异议后,相关材料转交研究生招生科。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研究生须在指定报名截止日前,按招生科要求完成报名手续。经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由研究生院发放录取通知书。
-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调整信息告知为帮助报考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清晰掌握考试科目变化、提前做好复习准备,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于 2025 年 9 月 8 日发布相关通告,明确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调整事宜。具体内容如下:一、通告发布的核心背景与目的1.决策主体与依据:经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讨,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招生考试需求,确定对该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阶段的自命题科目进行调整。2.通告核心目的:为避免考生因科目调整影响复习进度,确保考生能针对性开展备考,研究生院特将科目调整细节进行公开告知,为考生提供清晰的备考指引。二、初试自命题科目调整的具体范围与内容本次科目调整仅针对艺术与设计学院特定硕士专业的初试第四单元科目,具体调整细节如下:1.涉及的招生专业:仅涵盖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设计学专业与设计专业,其他专业初试科目暂不涉及此次调整。2.调整的科目单元:明确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第四单元科目,初试其他单元(第一、二、三单元)科目保持不变。3.科目名称及代码变更:(1)原考试科目:名称为 “设计基础”,对应科目代码为 “919”;(2)调整后科目:名称变更为 “设计评析”,对应科目代码变更为 “812”。三、调整后科目作答的文具与工具要求为简化考生应试准备流程,调整后的 “设计评析”(科目代码 812)科目在作答工具方面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1.允许使用的文具:考生仅需携带常规考试文具(如黑色签字笔、2B 铅笔、橡皮等)即可完成该科目作答,无需额外准备专业绘图工具。2.无需携带的物品:根据科目要求,考生无需自行携带画板、绘图笔、颜料、尺子等设计类绘图工具,携带上述物品也无法在考试中使用。四、后续考试细节的获取途径关于 “设计评析”(科目代码 812)科目的详细考试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考试内容范围、题型设置、评分标准、答题规范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将在后续单独发布的该科目考试大纲中进行全面说明。请考生持续关注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或艺术与设计学院官方平台发布的通知,及时获取最新复习资料,确保备考方向准确。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2025 年 9 月 8 日2025-09-24 10:37:57
-
华南理工大学报考点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首先明确本报考点的考生范围与限制条件,符合要求的考生方可选择本报考点进行报名,具体如下:本报考点仅接纳满足华南理工大学(4414)报考点报名条件,且报考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考生。对于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考生,若出现以下情况,必须选择所报考院校作为报考点:一是初试科目需使用画板类工具或非常规考试用纸;二是考试时长超过三小时;三是考试科目代码包含 910-929 科目。本报考点不接受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代码 125100)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代码 125200)的考生。此类考生若计划在广州参加考试,需符合广州市招生办公室报考点的报考条件,并选择该报考点进行报名。一、报名要求(一)基本条件拟在本报考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原则上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拥有广州市户籍,报名时须提供户口簿作为证明材料。为广州市内高校就读的 2026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地点在广州市内,需提供工作合同以及近 3 个月的广州市社保证明。为 2026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在广州实习,须提供本科所在高校出具的实习证明。报考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单位代码 10561),且考试科目代码包含 910-914 的考生。报考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单位代码 10561)单独考试相关专业在职单考班的考生。(二)材料提交与责任说明符合上述要求且最终选择华南理工大学报考点报名的考生,需在网上确认报名信息阶段,按照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不符合华南理工大学报考点要求的考生,需依据当地省(市)招办和报考点的规定,选择其他合适的报考点。考生需认真了解并严格遵循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和选择报考点。若因不符合本报考点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导致后续无法进行网上确认、无法参加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二、报名程序(一)网上报名时间安排网上预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3 日,每日 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7 日,每日 9:00-22:00。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逾期不再接受补报,也不能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阶段填写的信息有效,正式报名期间无需重复报名。缴费要求考生成功提交网报信息后,需在报名截止前,通过 “网上支付” 的方式缴纳报考费,逾期一律不再接受补缴费。信息填写与修改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填报的报考信息。姓名和身份证信息需按照有效的身份证上的信息填报,不得使用曾用名或无效的身份证号。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相关信息。但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所填报的 “报考单位”“报考点” 和 “考试方式” 等关键信息不能更改。若错填关键信息,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2025 年 10 月 27 日 22:00)前,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重新缴纳报考费(已缴费用将在网报结束后由系统自动退还),逾期将无法修改或重新填报网上报名信息。单独考试考生材料审核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单独考试相关专业在职单考班的考生,需在报名阶段将个人申请书、报名信息校对表、毕业证书复印件、专家推荐信、单位推荐意见及学院要求的相关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报考学院联系人邮箱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考生需将纸质版原件寄送报考学院。完成材料审核的考生,方可进行网上确认(推荐信及学院联系方式可自行下载)。(二)报考费缴纳缴纳方式与时间考生成功提交网报信息后,需在报名截止前(2025 年 10 月 27 日 22:00 前),通过研招网的 “网上支付” 方式缴纳报考费,报考费标准为每科 40 元,逾期一律不再接受补缴费。(三)网上确认确认形式华南理工大学报考点(4414)采用网上确认的形式。时间安排网上确认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具体时间、步骤、要求等将另行公布,请考生留意相关网站通知。确认要求与责任所有已缴费考生需密切关注网上确认安排,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若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或相关政策要求、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等情形,导致后续无法进行网上确认、无法参加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无法被录取,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并根据核验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报考点提交有关补充材料,逾期不再补办。未参加网上确认或网上确认未通过的考生,无法参加考试。费用退还说明已参加网上确认但未参加考试的考生,报考费不予退还。若因考生网上支付操作不当,或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考生不要在缴纳报考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可能影响退费。三、准考证打印打印时间考生需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相关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使用要求考生需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准考证》需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否则考生将无法入场考试。携带物品考生应按照《考场规则》和《准考证》上 “考生须知” 的要求,携带准考证上指定的考试所需用具。考试时须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考试期间须在有效期内)和《准考证》(正反两面不得涂改或书写)。四、初试安排(一)初试时间2025 年 12 月 20 日至 21 日,具体时间为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二)初试地点初试将根据报考实际情况安排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区范围内(不限于五山校区),具体的校区、考场楼栋信息可在准考证上查询。五、其他说明(一)报名信息保管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和密码,避免因信息泄露或丢失造成损失。建议考生打印一份 “报名信息校对表” 留存备用。(二)照片要求网上确认所提供的照片须为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头像电子证件照,背景为蓝色或白色,该照片将用于初试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校园一卡通及学信网录取照片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照片中需呈现正脸头像,人脸水平居中,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嘴巴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需占整个照片比例的 2/3,脸部无遮挡。考生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首饰、美瞳拍照,也不得使用翻拍、美颜照片。照片仅支持 jpg 或 jpeg 格式,建议大小不超过 5M,宽高比例为 3:4。(三)应届毕业生信息填写应届毕业生在填写 “现学习或工作单位” 时,除填写学校名称外,务必同时填写院(系)名称。(四)非全日制专业报考要求报考华南理工大学 “非全日制” 招生专业的考生,报考类别必须选择 “定向就业”,并填写定向就业单位等相关信息。(五)学籍学历信息填写要求信息查询与校验考生应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相关网站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学籍学历学位信息须按照本人学信网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考生所持学位证书等正确填报。网上报名期间,相关网站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应及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核对本人填报的学籍学历信息是否有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特殊情况填写原则涉及学校更名、专业更名或专业不一致的情况,按以下原则填写:学校选择:若因毕业学校更名等原因,导致本人学信网信息、毕业证书上的毕业学校与报名系统现有学校名称不同或无法选择学校,考生需选择 “其他”,并在后面的输入框中填写学校名称(以本人学信网学籍学历信息为准),毕业学校代码填写 “00000”,不得填写更名后的学校代码和名称。专业选择:若报名系统现有专业与就读专业不同,无法选取本人就读或毕业专业,考生需选择 “其他”,并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学信网学籍学历库或毕业证书上显示的专业名称。日期选择:毕业日期和获得学位日期均需按照学信网和毕业(学位)证书上显示的日期填写。证书编号:按学信网和毕业证书上的编号填写(切勿填写报告编号),如未获得相应证书则不填。若证书上同时存在 “证书编号” 和 “学校编号” 两个号码,需填写 “学校编号”,切勿填写证书左页的 No.xxx 印制号。境外学历:境外学历获得者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编号,均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的证书编号填写(如教服留认英 [2018] xxxx 号或新版编号的数字)。未通过校验的处理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在网上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含学历教育在读研究生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考生若因学籍或学历校验未通过导致不能参加考试,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学籍校验未通过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式如下:输入的学历 (学籍) 相关信息有误:主要包括姓名、证件号码、毕业学校名称、毕业年月、学历层次、获得学历的学习形式。其中姓名、证件号码务必按照本人目前所持有的有效身份证填写;毕业学校名称、毕业年月、学历层次、学习形式务必按照本人学信网学籍学历信息填写。考生毕业后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此类考生务必使用有效身份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报名,同时提供公安机关相关变更证明,切勿为通过学历验证而使用旧名或已失效的身份证号进行报名。学历 (学籍) 电子注册信息有误或无学历学位信息:考生需咨询毕业证书颁发学校解决。境外学历获得者: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特殊学历情况:根据往年经验,2001 年前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或高职高专毕业证书、获得军队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现役军人等考生,建议在报名前对所获得学历证书进行学历认证,具体认证办法可参考相关网站 “学历认证” 频道的信息。(六)加分与专项计划申报选择本报考点报考且申请享受初试加分的考生,或报考有关专项计划的考生,须符合相应报考条件,并在网上报名时填报相关信息,同时在网上确认阶段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考生,将不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或不得参加有关专项计划的初、复试。(七)残疾考生便利申请残疾考生如需在考试期间享受合理的考试便利服务,应在报名阶段向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和本报考点提出申请。(八)信息真实性要求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按要求认真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特别提醒,考生应当如实准确填写本人高中毕业以后所受奖惩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及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受到学校违纪处分、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刑罚及招生单位在招生章程中要求的其他奖惩情况等。对弄虚作假的考生,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九)诚信考试要求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诚信参加考试。选择本报考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信息,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需按军队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2025-10-28 16:50:46
-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方案为有序推进我院2026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含硕士生、直博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招收工作,严格遵循上级部门研究生招生工作相关规定,落实《湘潭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硕士生、直博生)简章》要求,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与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组织管理体系为保障推免生招收工作公平、规范、高效开展,学院构建三级工作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如下:(一)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1. 人员构成: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为学院党委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成员包括各学位点负责人及导师代表。2. 主要职责:全面统筹学院推免生复试组织、录取决策等全流程工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审核复试方案与拟录取名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学科专业推免复试小组根据招生专业分类,学院分别成立3个专业推免复试小组,具体负责对应专业推免生复试考核工作:1. 公共管理学(120400)复试小组:承担该学术型专业推免生的面试考核与成绩评定;2. 信息资源管理(120500)复试小组:负责该学术型专业推免生的复试组织与能力评估;3. 图书情报(125500)复试小组:开展该专业学位推免生的复试考核与综合评价。4. 核心任务:按学院要求制定本专业复试流程与考核标准,组织面试、记录考核过程,客观评定考生成绩并提交复试意见。(三)学院推免复试录取监督小组1. 人员构成:组长为易臣何;成员包括李玲利、郑帅、萧萧马鸣。2. 主要职责:对推免复试各环节(资格审核、考核过程、成绩评定、结果公示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受理考生举报与投诉,核查问题并反馈处理结果,维护招生公平性与严肃性。二、推免生申请条件申请我院推免生的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 思想政治与品德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严格恪守学术规范,无任何违法违纪或学术不端记录。2. 资格与学业要求:为2026届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所在学校推免生资格;在校期间学业成绩优异,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具备较强的专业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3. 身心健康要求: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国家颁布的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能够正常适应硕士阶段的学习、科研与实践任务。三、招生类型、专业及奖助政策 (一)招生类型与专业本次招收推免生类型为硕士推免生(含学术型、专业学位),各专业具体信息(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如下:1. 学术型硕士——公共管理学(120400)01 行政管理 02 公共政策 03 社会保障 04 应急管理 05 数字公共治理2. 学术型硕士——信息资源管理(120500)01 图书馆学 02 情报学03 档案学 04 出版管理 05 公共文化管理 06 健康信息学3. 专业学位硕士——图书情报(125500):不区分研究方向(代码00)注:各专业接收推免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的50%;2026年各专业最终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学校公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二)奖助政策推免生入学后可享受的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均按照《湘潭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办法》《湘潭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湘大研发〔2025〕5号)文件规定执行,具体奖助标准、申请条件及评定流程,以学校当年发布的正式通知为准。四、申请程序学院推免生申请分为“预报名”与“未预报名”两类情况,具体流程如下:(一)预报名考生申请流程1. 预报名阶段(9月2日—9月15日)考生登录“湘潭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推免生预报名”项目完成注册,注册成功后生成并妥善保存报名号;凭报名号与密码登录系统,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按要求上传个人照片及相关申请材料;加入学院2026年推免QQ群(群号:1061833060),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及时接收资格初审结果与复试通知;学院对预报名信息进行集中初审,根据申请情况确定复试名单并组织复试。2. 正式报名阶段(9月22日9:00起)已通过预报名初审并被接收的考生,登录教育部“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正式报名;按系统提示缴纳报名费用,未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推免生资格;严格按照预报名时拟招收的专业填报志愿,未按指定专业填报的,视作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学校将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放复试通知与拟录取通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确认接受,逾期未确认的视为放弃。(二)未预报名考生申请流程1. 报名时间与平台:9月22日9:00起,考生登录“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报名;学院将根据各专业推免指标剩余情况,决定是否发送复试通知及组织复试,具体安排以学院通知为准。2. 报名要求:考生须在10月20日前完成“推免服务系统”注册,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上传照片,选定报考学院及专业并完成网上缴费,未缴费者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3. 资格审核与通知:考生名单经学院与研究生院联合审核后,学校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收到通知后,需及时登录系统确认,并主动与学院研招办公室联系确认复试细节。4. 材料提交要求:未预报名考生需在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预报名考生已在“报考系统”提交,无需重复提交),且所有材料电子版扫描件须于9月23日上午12:00前按要求提交: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需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成绩单、托福/雅思证书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实表现情况表》1份;学术成果与获奖证明材料(如公开发表论文的封面及首页、发明专利授权证书、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无相关材料可不上交);其他能体现自身学习能力与实践成果的材料(如各类资格证书复印件,无相关材料可不上交);无需提交《湘潭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表》(该表仅预报名考生从“报考系统”导出提交)。五、复试及录取安排(一)复试形式与时间1. 复试形式:以面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采用线上复试模式开展;复试全程进行录音录像,确保考核过程可追溯。2. 复试时间:学院根据申请情况分批次组织复试,第一批复试拟定于9月中旬进行,具体时间与流程将通过官方渠道通知考生,请考生保持通讯畅通。 (二)复试内容与成绩标准1. 复试内容:全面考查考生德、智、体、能、勤等多维度综合素质,重点包括知识背景、对报考学科的认知程度、科研创新潜力、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2. 成绩标准: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进入录取环节。(三)录取流程1. 复试结束后,学院结合各专业推免指标与考生复试成绩,审核确定待录取名单;2. 待录取名单在学院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研究生院审核;3. 学校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待录取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确认接受,逾期未确认的视为放弃推免录取资格。六、其他事项1. 监督机制:我院推免生招收工作接受校纪委、研究生院及学院推免复试录取监督小组的全面监督,确保各环节合规透明。2. 录取资格保留要求: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统考;需在入学报到时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未按时取得证书者,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3. 材料真实性要求:考生须保证报名信息与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若发现虚假信息或材料,一经查实,立即取消拟录取资格。4. 拟录取公示:学校将在“湘潭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公示期不少于7日;考生对公示名单有疑问的,可通过指定联系方式与学校或学院沟通。5. 体检要求:考生确认拟录取后,需自行前往二级甲等及以上资质医院或湘潭大学校医院进行体检,并按要求将有效体检报告邮寄至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未按时邮寄体检报告或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录取资格。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文件执行。(四)联系方式1. 咨询电话:0731-58293334(学术型硕士);0731-58292642(专业学位硕士)2. 监督电话:0731-58292015(校纪委);0731-58292051(校研招办);0731-58293334(院推免复试录取监督小组)欢迎广大具有推免生资格的优秀考生报考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5年9月12日2025-09-26 10:33:22
-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接收2026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公告为规范有序推进我院 2026 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下称 “推免生”)接收工作,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12 号)及《安徽大学 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章程》相关要求,现发布本公告。一、申请基本条件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2.须为当前就读学校获得教育部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资格认定需以教育部 “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 “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唯一依据,未经推荐高校公示及教育部备案的申请均无效。3.身心健康状况需符合国家及我校规定的体检标准。4.恪守学术诚信,学风端正,无任何学术不端行为记录。5.对学术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同时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专业发展潜力。二、接收推免生的学科专业我院 2026 年接收推免生的学科专业及对应类别明确如下:1.专业代码 120400,专业名称为公共管理学,类别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2.专业代码 120500,专业名称为信息资源管理,类别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3.专业代码 125500,专业名称为图书情报,类别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接收范围原则上限定为学科门类为管理学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具体学科门类界定需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 年)》。三、接收程序1.申请人需先登录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招生工作板块,查阅我院发布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系信息,全面了解我院研究生招生相关政策要求。2.待 9 月 22 日教育部 “推免服务系统” 正式开通后,申请人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线填报安徽大学相关志愿。3.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我院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免服务系统” 发送复试通知。收到复试通知的申请人,须在 24 小时内完成 “复试通知” 的确认接受操作,逾期未操作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4.已确认接受 “复试通知” 的申请人,需按照我院规定的复试日程参与复试。复试具体办法、日程安排及考核形式,需持续关注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及我院官网发布的相关通知。5.申请人参加复试时,需现场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学生证原件(需提供复印件各 1 份,复印件需本人签字确认);(2)本科阶段完整成绩单(需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盖章确认,复印件无效);(3)能体现个人科研能力的相关材料,包括学术论文、著作、专利证书、科研项目参与证明等(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原件核验后返还);(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包括外语资格考试成绩单(如四六级、雅思、托福等)或其他能证明外语能力的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6.复试成绩实行百分制计分方式,满分值为 100 分,凡复试成绩低于 60 分者,将不予录取。7.对于复试合格且我院同意接收的推免生,我院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免服务系统” 发送 “待录取” 通知。申请人需在通知规定时限内完成 “待录取” 通知的确认操作,确认后即视为同意接受我院录取。8.我院拟接收的推免生名单,将在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官网进行公示,公示周期为 10 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9.申请人需确保所提供的报考信息及材料真实有效,严禁提供虚假信息或伪造材料。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其免试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将按规定取消学籍。10.体检工作安排在拟录取之后,考生需在入学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入学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的通知》(教学〔2003〕3 号)及其他相关文件执行。四、奖助政策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推免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将自动享受学校最高等级的学业奖学金;其余奖助政策(如国家助学金、校级专项奖学金、科研奖励等),可查阅学校当年发布的《安徽大学研究生资助政策》文件。五、咨询及监督1.我院 2026 年推免生接收工作的咨询事宜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551-65107443(咨询时间为工作日 9:00-11:30、14:30-17:00)。2.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与学院纪委将对 2026 年推免生接收工作开展全程监督,确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针对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由学院纪委统一负责受理,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监督电话:0551-63861352。特此公告。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25 年 9 月 19 日2025-10-09 14:58:47
-
代码10358!欢迎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遇见更好的自己!1声誉1958年,建校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1959年,成为全国16所重点高校之一。 1970年,迁校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第二次创业。1978年,创办中国首个研究生院,创办全国第一个少年班。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3年,邓小平同志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1995年,首批实施国家“211工程”。 1999年,首批实施国家“985工程”。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天时间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赞扬学校 “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 ”。2017年,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18年,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学校“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2019年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0年,成立本科生书院,创建“冲之书院”“守敬书院”“时珍书院”“光启-仲英书院”四个特色书院。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招生。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顶尖人才。2022年,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商学院;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启动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启动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 2024年,成立人形机器人研究院。2师资中国科大长期重视一流师资队伍的培育。截至2025年3月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3205人,其中教授1167人( 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111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占固定教师总数的45.3%。本科生生师比约为2.5:1。3学科优势学科 实力雄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大类进行本科招生,现有本科专业44个,本科学科门类6个。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含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中国科大目前有一流的基础学科,跨越发展的新工科,融合发展的新医学以及特色鲜明的管理人文学科。4科研中国科大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镇”。中国科大以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核心,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机构62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中国科大在国之重器中作出重要贡献在十九大报告点名提到的“国之重器” ——“墨子”“悟空”研发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由中国科大主导研制,我校潘建伟院士(87级本科校友)担任“墨子号”专项首席科学家。“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也是我校84级本科校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点名提到了一批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中国科大主导4项,参与4项成果:“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提到: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造物。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深空探测实验室联合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启用。国际最先进、亚洲唯一,低能量区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启动建设。5培养中国科大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选择 追逐兴趣率先提出并完全实现本科生100%自主选择专业;实现“教、学、管” 联动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缤纷世界 国际培养在中国科大,人人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100%提供资助。学校与世界50余个国家、2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了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流选择,并搭建了 “全球化学习交流平台” 服务学生出境交流。学校为所有赴境外参加交流活动的学生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免费匹配意外医疗险,并根据交流项目性质分类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补贴。同时,校园内也营造了很好的国际化氛围。如大师论坛,聘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来我校开设全英文授课的前沿课程。新型交叉 培育英才科教融合3.0-- 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融合培养工程聚焦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3.0”指导方针下,中国科大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学等重要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前沿交叉学科,实施融合培养,率先探索具有“教学融合、科研融合、管理融合”特色的创新培养体系。未来技术学院2021年,中国科大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中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2025年开始通过高考招收量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同时面向少年班学院学生进行二次选拔。中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定位是面向量子科技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基于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学科方向,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需求,创新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未来技术领军人才。中法数学英才班依托中国科大本科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法国数学人才培养的传统领先优势,紧密接轨法国高校的数学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国际视野开阔的数学学科青年领军人才。2019级首届中法数学英才班20位毕业生中19人通过中法双方资助前往法国高校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中法数学英才班近四年7人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4人考取巴黎综合理工大学,考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近四年巴黎高师数学专业面向全球仅录取16名国际生, 其中7人来自中国科大中法数学英才班。科技英才班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及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倾力打造了19个科技英才班,分别以各个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的姓名给英才班命名,如华罗庚班、钱学森班等,覆盖了我校主要的本科学科。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王绶琯天文科技英才班、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和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入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我校通过高考直接招收部分科技英才班学生(招生专业信息如下表),同时,学生入校后仍有机会进入全部的科技英才班学习。搭建平台 创新实践学校依托“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前沿信息技术的素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量子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行星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科研实践平台作用,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智慧物流等国家新兴产业拓展布局行业企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以铸造学生创新灵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顶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工作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色的“四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 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10月,入选安徽省首批“ 省级创业研究院” 。书院培养 人文熏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书院由“冲之书院”“守敬书院”“时珍书院”“光启-仲英书院”构成,面向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少年班学院实行本科全程式书院),创建兼具住宿、自习、研讨、课外活动和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学生社区,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学生家园。通识教育 追寻智慧截至2024年在库核心通识课程159门。发展多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营造丰富的人文氛围,包含有话剧、展览、讲座等。艺术教学中心与现代艺术中心合办一系列课程优秀作品展览及师生个人作品展览,含油画、版画、水彩、水粉、数码绘画、摄影等多重艺术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欣赏、交流的平台。劳动教育 茁壮成长 深度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体系化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完善教育合作实践机制,以优质的课程引领特色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涵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勤劳务实的品德修养。建设高新园区“复兴100”劳动教育基地;开设“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堂,创新“思政+劳育”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共建劳动教育基地,签署劳动课程共建协议,拓宽劳育课程丰富度。体育教育 健康为本 打造高品质体育教学和运动空间,近年来新建中区台球教室、搏击教室、多媒体教室,提升改造西区乒乓球教室和健身房,新建高新园区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优化体育课堂,加强游泳课程建设、龙舟俱乐部和社团建设,指导学生运动代表队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体育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艺术教学 以美育人打造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的“科学之美”科大特色艺术课程,包含美术、音乐、朗诵、摄影、书法、电影等多种类型;引进高水平文化素质教育演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艺术系列工作坊”等全校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建成 3600 余平的艺术教学中心,聘请知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任驻校艺术家,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大力营造艺术氛围。开设“科学与社会” 研讨课中国科大将新生 “科学与社会” 硏讨课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名家大师主题报告和导师指导下的小班课程研讨,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学校每学年选聘数百位导师对学生进行小班科研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视野了解未来科学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家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生活在中国科大,不仅有一流的学习资源,还有优美的校园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些都将为你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平台。冬有暖气 夏有空调“冷暖双供”,空调暖气覆盖到每一间宿舍,学生宿舍24小时提供生活热水。精装宿舍 拎包入住学校免费为本科新生提供全套高质量的床上用品,并送至学生宿舍内,拎包即可入住。中校区宿舍楼内的自习室、研讨室免费开放,7种不同的装修风格营造出不同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自己楼层就可以预约座位、预约时间段,刷卡进入。专业健身 强健体魄学校健身房拥有专业的健身器材,并配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和丰富多样的健身课程,如普拉提、有氧搏击、瑜伽等,免费为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提供优越的环境和资源。舌尖美食 超值享受学校共有18个食堂,东校区有东区学生食堂、东苑餐厅、东区教工餐厅、美食广场、星座餐厅、蜗壳时光茶餐厅,西校区有西学生食堂、西三餐厅、金桔园餐厅、正阳楼餐厅、西苑餐厅、芳华餐厅、西区教工餐厅,中校有桃李苑餐厅、夜餐部,高新园区有高新园区学生食堂、高新园一期B区食堂,南校区有南区学生食堂。所有食堂都集中在学生生活区,十分便捷。食堂里菜品丰富多样,不仅有各种地域美食、时令小炒、精致面点,还有麻辣香锅、淮南牛肉粉丝汤等特色品种,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尝遍各地美食。文化空间 开放共享青年之家致力于打造书院沉浸式育人的开放共享空间,可运用于文化展示、创意路演、主题分享、沙龙研讨等,区域分为研讨、水吧区、舞台区和会议室等。USTC1958校园咖啡厅,绿植环绕,艺术气息十足,已成为了科大学生最爱去的校园场所之一。春樱夏荷 秋杏冬梅校园环境优美,一年四季为你展现不一样的风景。资助体系 全面完善多年来,学校建成了一套包括“奖、助、贷、勤、补、减、援”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了良好的资助局面,实现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全覆盖,履行了“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学校现设有国家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郭永怀奖学金、善义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初步统计近80项,用于奖励勤奋学习且成绩优异的在校学生。每年获奖学生4000余人次。我校首创隐形资助,被多家媒体称为“更加人性化的隐形资助”学校已坚持了约20年,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并获得社会一致好评。近年来,每年资助约2000人次。缤纷校园 七彩社团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有的始于玉泉路,历久绵长;有的成立于眼镜湖畔,朝气蓬勃;有的着重于兴趣爱好,志同道合;有的致力于公益实践,青春飞扬。我校每年举办学生社团活动约1400场次,平均每月举办大小型活动120场次,如跃动青春文艺系列活动之新年音乐会、假面舞会、舞蹈专场、动漫之夜、相声专场、话剧演出、嘻哈之夜、荧光夜跑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7 特质8 去向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保持高位,继续深造的本科生中约80%前往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深造,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超90%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2024届本科生赴国内外高校深造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82%。其中,国内升学占比65.9%,出国(境)留学占比16.1%。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5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2020-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前往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46.2%,前往世界排名前2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2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基础宽厚实,消化吸收先进科技知识和开拓科技新领域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现代科技实验技能全面,深受深造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直接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国家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9校友在中国科大,平均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两院院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1995-2025年获得 “诺奖风向标” 斯隆研究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校友数量达55人,位列全国高校第三名;2020年全球TOP1000计算机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有18位校友入选,其中本科校友数量全国高校第一。2023年全球TOP1000计算机科学家最新榜单中,中国科大共有26 位校友入选;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榜单中,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7位是中国科大本科校友,前六名中五位毕业于中国科大;迄今科大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33位科技将军及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国防科技中坚; 2016-2024年,中国科大共5位校友获未来科学大奖,其中2023年度8位获奖人中,有3位都是科大校友。2019-2024年,中国科大共43位校友获科学探索奖,其中我校本科校友31人,数量位居榜首。10城市合肥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它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环境优美,生活舒适。2025-07-29 16:34:49
-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实施细则一、总则1.为确保我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 “推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提升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依据《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印发〈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山建大校发〔2022〕23 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2.本细则中所提及的 “免试”,具体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初试环节,可直接进入复试阶段;而 “推荐” 则是指学院依据相关规定,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展遴选工作,在确认其具备免试资格后,向相应的研究生招生单位进行推荐。3.推免工作需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衡量,且始终将 “德” 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作为推免生遴选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在考核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重点考察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科学精神、诚实守信意识及遵纪守法情况,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推荐。4.推免工作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始终秉持 “公开、公正、公平” 的原则。学院需以本细则为依据,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集体讨论决策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具体的操作细则,确保推免工作的流程透明化、操作规范化以及结果公开化。二、组织领导1.学院将成立推免工作专项小组,小组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与院长共同担任;小组成员则包括分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及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以及教学办公室、学生科(团委)、各系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2.该专项小组的具体职责包括两项核心内容:一是负责本院推免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确保细则符合校院要求且贴合实际;二是统筹推进推免生的遴选与推荐等全流程工作,保障各环节有序衔接。3.为维护工作公平性,推免工作专项小组成员需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若成员存在可能影响推免结果公正性的情形(如与申请推免学生有亲属关系等),应主动申请回避,不得参与相关环节的决策与操作。三、推免生基本条件1.推荐范围(1)我院推免工作的推荐对象,仅限纳入国家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本院应届本科毕业生;(2)明确排除两类学生:专升本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均不在本次推免的推荐范围之内。2.申请推免需满足的核心条件(1)思想道德与身心素养方面: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拥护社会主义信念,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思想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状况符合推免相关要求。(2)品行与综合素质方面:日常品行表现优良,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学术风气严谨端正,无任何违法违纪记录、考试作弊记录,也无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不良记录;截至推免工作启动之时,学生各学年的综合素质测评(评价)成绩,必须全部处于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的前 50%(含 50%)。(3)学业成绩与学分要求方面:学习态度勤奋踏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业成绩达到优秀水平;需按期完成前 6 学期的本专业教学计划已开设课程学习(若为五年制本科专业,则需完成前 8 学期课程),且顺利取得相应课程学分;截至推免报名截止时,已开设的所有课程均无考核未通过的情况;加权平均学分绩需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排名前 15%(含 15%);此处加权平均学分绩的计算课程范围明确为: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类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以及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2025-10-11 14:28:13
-
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网报公告根据教育部《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5〕2号)、《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以及《北京市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等文件精神,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报考公告,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考资格要求(一)基本报考条件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同时满足教育部、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在相关公告中明确的报考资格,且符合我校及所选报考点的具体要求。考生需主动、细致地查阅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动态栏目发布的各类报考资讯,重点研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与招生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通知公告和专业招生简章。在确认自身完全符合报考条件后,方可进行志愿填报操作。若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政策要求,或因网报信息填写失误、提交虚假信息及材料,抑或是未按规定提交所需材料,导致后续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初复试或录取资格被取消等情况,所有后果均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二)报考点选择规范应届本科毕业生通常应选择就读院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其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非应届考生则需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招生单位要求使用画板类工具、非常规考试用纸,或初试科目中有单科目考试时长超过三小时的情况,将由招生单位统一为该专业报考考生组织考试,我校报考点不接收此类考生报名,考生需提前查阅招生单位发布的网报公告确认相关要求。依据教育部及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规定,以下考生可选择“(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考点”进行报考:1. 报考我校“(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89952)长江商学院”,且就读院校位于北京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涵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各类应届本科毕业生;2. 所有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3. 其他报考我校“(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89952)长江商学院”的考生,需满足户口在京或工作地在京的条件,具体为:考生需持有北京市户籍,或在报名当年1月至9月期间,在北京市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含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补缴的社会保险不予认可);4. 报考北京市外招生单位的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中报考京外军事院校的考生,须选择116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考点。对于报考我校的北京市内高校二学位(或辅修学位)考生,若能提交“证明考生在读二学位身份的学生证及所在院校同意报考的材料”,可允许其在京报考,具体要求如下:(1)2026年毕业(与2026年普通应届生毕业时间一致)的二学位考生: 以第一个学历报考的,须以往届生身份报考。若符合上述第3条中在京报考的条件,可直接选择我校报考点;若不符合,则需在网上确认时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2)以第二个学位报考的,须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网上确认时需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2026年无法毕业的二学位考生,须使用第一个学历以往届生身份报考。若符合上述第3条在京报考条件,可直接选择我校报考点;若不符合,需在网上确认时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除上述明确列出的情况外,其他考生不得选择我校报考点。关于报考点选择的其他具体要求,考生可查阅《北京市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附件1中的相关内容。我校报考点在网上确认阶段,将联合北京市公安局、人力社保中心等部门开展数据核查工作。对于不符合我校报考点选择要求的考生,我校将不予确认,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与损失由考生本人承担。二、学制、学习方式与学费标准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特别说明: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以我校研究生院官网最终公布的信息为准;课程具体上课时间以当年发布的正式课表为准。三、报名流程安排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含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关键阶段。所有考生均需登录指定报名平台完成信息填报与费用支付,并严格按照所选报考点的公告要求完成网上确认手续。报考我校但选择北京市外考点的考生,需格外关注所选报考点发布的各类通知公告。(一)网上报名环节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至22:00;正式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日9:00至22:00。1. 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认真填写个人信息,仔细核对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及考试科目等核心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但每位考生最终仅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名截止后将无法修改或重新填报。2. “报考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这三项关键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无论是否已支付初试费用,均不可修改。若确需修改,须在网上报名截止前取消已填报的信息,重新完成报名并支付费用。3. 考生需妥善保管报名平台的用户名、报名号及密码,后续打印准考证等操作均需使用这些信息,我校不提供该平台登录信息的查询服务。4. 报考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单独考试的考生,在“报考类别”一栏必须选择“定向就业”,并在报名系统中准确填写定向就业单位名称,否则报名将视为无效。5. 考生需准确填写“通讯地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户口及档案所在单位名称、地址和邮编”等信息。其中,移动电话需在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期间保持畅通,确保相关通知能及时送达;“出生日期”需与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日期完全一致,并以身份证信息为准;户口及档案所在地地址中的省市名称必须填写全称。6. 网报信息中“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编号”的填写需严格遵循以下规则: 毕业及学位证书编号应按照证书上的“证书编号”如实填写,也可通过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对应的学历或学位在线验证报告获取编号;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填写;2026年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或学位证书的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本科生无需填写。7. 在境外获得学历或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证书编号填写认证书上的认证编号;境外就读尚未取得认证书的考生,需在备注中注明“留学生”字样,并提交在读证明,录取后报到时必须提交认证书,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8. 网报期间,报名系统将自动对考生的学历或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系统查询校验结果。为确保校验顺利通过,建议考生提前登录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9. 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2025年10月31日前,按照我校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工作。10. 因更改姓名、身份证号等原因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在网上确认时需额外上传包含更改记录的户口本,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明确信息变更时间的证明,同时提交学信网出具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供报考点核查。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单独考试。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及以上、二等功及以上奖励,或二级及以上表彰,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免初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完成报名,逾期将无法补报。选择“(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报考点的考生,在提交网报信息后,须于2025年10月27日22:00网上报名截止前,通过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初试费用。缴费成功后,还需在报考点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否则报名无效。初试费用需在网上报名期间缴纳,逾期不接受补缴费。为预留信息修改或重新报名的时间,建议考生在2025年10月23日前完成网上报名操作。(二)网上确认环节根据北京市统一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考点”将全面实行网上确认方式,相关安排如下:1. 本报考点的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将依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一安排另行通知。届时考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信息确认,务必密切关注我校报考点发布的“网上确认须知”。2. 符合我校报考要求及所选报考点规定的考生,均需完成网上确认手续。对于不符合我校报考点选择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不予确认;未参加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无法参加后续考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或因个人原因未通过审核导致报名信息无效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3. 考生在网上确认时,需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的核验工作,按要求提交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生证)等材料,并认真核对、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若填报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将不允许参加考试。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再修改,因填写错误引发的一切问题由考生自行负责。4. 特别提醒:只有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环节的考生,方可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在网上确认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主动与所选报考点联系咨询。5. 选择我校报考点的考生,需提前准备以下材料(最终以网上确认考生须知为准): 应届毕业生需准备: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②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注册完整的6学期学生证。6. 其他考生需准备: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还需提供学信网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③北京市居民户口簿原件,或2025年1月至9月期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证明(补缴无效),考生需提前办理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④在校研究生报考的,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网上确认时提交校级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四、准考证打印事宜考生通过报考点网上确认后,可在考试前10天左右(具体时间以报名平台通知为准),使用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报名平台,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准考证需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参加初复试时,须同时携带打印的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我校不另行邮寄纸质准考证。五、其他重要事项(一)考试费用说明1. 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文件规定,在京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缴纳初试费138元/人;我校作为招生单位,可向进入复试的考生(含初试合格考生和免试生)收取复试费100元/人。2. 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因考务组织程序已启动、考试资源已安排,所缴纳的初试费一律不予退还。在报名过程中取消报考信息、重复缴费、未进行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其缴纳的初试费将由报名平台对账结算后统一退费,预计于2025年12月底退还至考生缴费时使用的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考生请勿注销支付账户,若遇到退费问题请及时与报名平台客服联系。(二)合理便利申请通道在京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生,可申请考试期间的合理便利。考生需在我校报考点网上确认结束前,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我校报考点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将意见上报至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考试院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考生情况进行联合评估,确定可提供的合理便利事项,再由我校将结果告知考生。相关考生请及时关注我校发布的“网上确认考生须知”。(三)其他注意事项1. 由于报名网站系统短期内无法提供考生个人联系方式下载功能,我校无法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相关通知。考生需主动、定期浏览报名网站及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通知公告,避免因信息遗漏造成损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考生务必关注该公众号。同时,考生需主动了解考试安排、入场要求等事项,保持通信畅通,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2. 考生须使用当前合法有效的姓名及证件号码进行报名注册,不得为通过学籍学历校验而使用曾用名或旧证件号码报名。自报名开始至入学办理学籍期间,考生不得修改姓名、身份证号、民族等身份信息,若因此类修改导致录取或入学手续办理受阻,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3. 本公告未尽事宜,均以教育部及北京市发布的相关工作文件为准。2025-11-18
-
问河南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公告依据教育部发布的《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所有已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均须按要求办理网上确认手续。为保障各位考生顺利完成相关流程,现将河南省2026年研考网上确认的具体安排详细告知如下:一、网上确认关键时间节点本次研考网上确认工作,全省设定统一时间段,为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各环节具体时间划分如下:10月31日9:00起,考生可开始上传各类审核材料,材料上传的截止时间为11月4日18:00;对于审核结果显示“未通过”的考生,补充完善材料的最终时限为11月5日中午12:00,逾期将无法提交。请各位考生务必高度重视,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完成全部确认操作。若未在指定时段内参与网上确认,或确认申请未通过审核,将失去本次考试资格。在网上确认操作过程中,若遇到系统操作、材料上传等各类问题,考生可直接联系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咨询,各报考点联系方式可查阅《河南省2026年研考网上确认报考点咨询电话一览表》。二、网上确认需提交的材料清单(一)所有考生必传材料1 近期拍摄的免冠、无化妆彩色证件照,背景需为白色或蓝色,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制作;2 本人手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背景统一为白色;3 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的个人信息页照片,仅取得学历证书未获学位证书的考生,只需上传学历证书相关页面。特别说明:202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包含以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学历报考的考生),仅需提交上述第1、2两项材料,无需上传学历学位证书。(二)特定考生附加材料1 往届生、成人高校及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以及以往届生身份报考的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根据自身情况补充以下材料:(1)户籍所在地为报考点所在地区的考生,需上传居民户口簿首页(须包含公安部门盖章页面)及个人信息页的照片,且个人信息页户号需与首页一致;若为集体户口,仅上传个人信息单页照片即可;(2)户籍不在报考点所在地的考生,需提供报考点所在地区近六个月连续缴纳社保的证明照片,如《河南省社会保险个人参保证明》《河南省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等。考生可通过“豫事办”APP、河南社保APP及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渠道查询并下载社保证明。2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考生,需上传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材料照片。3 姓名或身份证号与所上传证件信息不一致的考生,需提交公安部门开具的身份信息变更证明照片,或包含更改记录的户口簿相关页面照片。4 各报考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要求考生额外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三、网上确认操作规范与要求(一)材料上传格式规范考生上传材料时,必须严格遵循“研招网”网上确认系统的各项规定,确保图像的大小、尺寸、格式均符合系统要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准考证所用照片必须真实反映考生近期相貌,严禁使用PS、美颜、滤镜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修饰,不得对人脸特征(如疤痕、痣、发型等)进行技术修改,拍摄时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也不得使用已有的照片翻拍生成。重要提醒:系统将自动比对准考证照片与公安部身份证照片库、教育部学历(学籍)照片及考生上传的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将无法通过系统审核。若对准考证照片进行编辑处理,可能导致考试入场时人脸识别无法通过,进而影响正常考试、录取及毕业环节,请考生务必谨慎对待。(二)材料真实性要求考生需按要求提交真实、有效的材料,对于学历、身份等关键信息存疑的考生,报考点将通知其到现场进行人工核验。一经发现存在伪造、变造证件的行为,报考点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公安户籍系统、社保信息平台等官方渠道,对考生提交的户籍、社保等信息进行核查,凡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将直接取消其报名及考试资格。(三)残疾考生便利申请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规则,参照《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相关要求,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若需在考试期间获得必要的支持条件及合理便利服务,须在网上确认期间向所选择的报考点提出申请,并按报考点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四、其他重要注意事项1 考生需充分考虑网上确认期间可能出现的审核不通过、需补充材料等情况,合理规划材料准备及上传时间,避免因临近截止时间导致无法完成确认。材料提交后,应随时关注报考点反馈的审核结果,若对审核结果有异议,需及时与报考点沟通咨询。2 未参与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已缴纳的报名费将由“研招网”统一退回至原支付账户,请考生在此期间不要注销支付账户。退费工作预计于2025年12月底完成,有关退费的具体问题,可联系“研招网”客服,咨询电话为010-67410388。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报名费不予退还。3 考生应定期通过“研招网”、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报考点及招生单位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查询相关通知公告,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等重要信息,并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4 初试前10天左右,考生需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需使用A4幅面白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任何内容。考生参加初试及复试时,须同时出示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初试具体地点以准考证标注信息为准。2025-11-18
-
问2026年全国研究生考试阜新市网上确认公告一、网上确认关键时间节点请各位考生务必牢记以下时间要求,逾期将无法提交相关材料,后果自行承担:1. 个人材料首次上传时段:2025年11月1日上午8点至11月5日下午4点;2. 补充材料截止时间:针对审核未通过的情况,考生需在2025年11月5日下午5点前完成材料补充提交。二、网上确认登录入口说明已成功完成研考报名费用缴纳的考生,可通过指定网络渠道登录确认系统,按提示上传个人相关材料。考生需通过研招网专属入口进入网上确认页面操作。三、网上确认材料上传规范不同类型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上传对应材料,所有材料均需保证真实有效、清晰可辨,具体要求如下:(一)全体考生必传基础材料无论考生报考类型如何,均需上传两类核心照片材料,分别为准考证标准证件照及本人手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具体规格要求如下:1. 准考证证件照规范照片需为考生近三个月内拍摄的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拍摄时需保持无妆状态,背景统一采用白色,此照片将用于研考准考证制作;文件格式仅支持jpg或jpeg,建议文件大小控制在10M以内,照片宽高比例需严格遵循3:4的标准;人像需处于照片水平居中位置,头部姿态要求端正,人脸的水平转动角、倾斜角及俯仰角误差均不得超过10度。眼睛所在位置与照片上边沿的距离,需保持在图像总高度的30%至50%之间,确保头像左右对称;头部及肩部在照片中呈现的比例不得小于2/3,拍摄时需保证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镜头,双耳对称露出,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保持水平状态;面部不得有任何遮挡物,头发需梳理整齐,避免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也不得因头发造型在面部形成阴影,确保五官完整显露;拍摄时光线需均匀柔和,避免在脸部、鼻部出现反光、高光或光斑,同时要杜绝阴影、红眼等问题影响照片质量;照片需真实反映考生近期相貌,拍摄时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且禁止化妆;严禁使用PS等图片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任何修改,不得对人像特征(如疤痕、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也不允许通过翻拍纸质照片获取电子图像,照片方向需正确,避免出现水平翻转情况。2. 手持身份证照片拍摄要求照片整体方向需正确,身份证上的文字方向需清晰可辨,拍摄时需展示身份证的人像面;照片中需清晰呈现持证人的完整五官及身份证上的全部文字信息,确保无模糊或遮挡;拍摄时需将手持身份证的手臂及上半身完整纳入镜头,保持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平视前方,双耳对称,嘴唇自然闭合,肩膀保持水平,头部与肩部姿态规范;与准考证照片要求一致,面部不得有遮挡,头发需避开五官区域,避免形成阴影;确保身份证边缘完整,所有信息清晰可见,不得被手指捏住或被其他物品遮挡;为保证拍摄质量,请勿使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二)身份验证未通过考生补充材料若系统提示考生身份验证未通过,除需按要求上传上述(一)中提及的基础材料外,还需额外上传本人居民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具体要求如下:考生需分别拍摄身份证的人像面与国徽面,生成两张独立照片并分别上传;所提供的身份证必须真实且在有效期内,确保证件状态合法有效;拍摄时需将身份证平铺,保证证件上的文字方向正立,不得出现侧立或倒置情况;身份证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照片需保持原始状态,禁止进行任何修改。拍摄范围需覆盖证件四边角,确保文字、头像、证件号码等核心信息清晰可辨,照片亮度均匀无明暗差异。(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应届考生材料要求该类别考生包含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需根据学籍验证情况上传对应材料,系统会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提示:1. 若考生学籍已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仅需按上述(一)中的要求上传基础材料即可;2. 若学籍未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除基础材料外,还需额外上传学信网出具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3. 延期毕业考生及第二学位考生,在上传基础材料的同时,还需补充提交学生证照片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具的统一制式在校证明。相关补充材料需满足以下规范: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需从学信网下载获取,并按系统指定格式上传;考生需提前确认验证报告上的二维码在整个网上确认期间处于有效状态,避免因二维码失效导致材料审核不通过。(四)往届毕业生专项材料要求我省将通过公安厅户籍系统及人社厅社保系统,分别对往届考生的户籍或社保信息进行审核,考生需根据审核结果上传对应材料:1. 若户籍或社保信息审核通过,考生仅需上传上述(一)中的基础材料;2. 若户籍及社保信息审核均未通过(系统会明确提示),考生需上传以下任意一种材料,方可在阜新考区参加考试:①军人身份证件及现役军人在阜新驻军的证明(证明需由部队人事部门盖章,明确标注姓名、身份证号、所在部队在阜新驻军等关键信息);②考生本人名下的阜新本地营业执照;③单位工作证或落编证明(此材料仅限在辽宁省缴纳社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 若考生学籍未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除基础材料外,需补充上传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4. 自考未毕业但承诺在2026年9月1日前可取得毕业证书的考生,需额外上传自考成绩单;5. 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单考考生,若学籍校验已通过,仅需按(一)的要求上传基础材料。(五)其他特殊情况说明除上述明确列出的情况外,若考生遇到其他特殊问题,需密切关注研招网系统发送的审核反馈信息,根据反馈提示及时上传所需补充材料,确保确认流程顺利完成。四、网上确认注意事项1. 考生需对个人上传材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负责,若因材料不合格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善导致审核未通过,相关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网上确认期间,考生需每日登录研招网查看站内信,及时获取审核进展;2. 报考点将通过研招网网上确认功能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通常在考生上传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给出结论;3. 审核结论将通过研招网站内信发送给考生,若考生研招网账号已绑定微信,审核信息将优先通过微信及站内信同步推送,不再单独发送短信;未绑定微信的考生,审核信息将通过短信与站内信双重通知。考生在收到审核未通过通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重新上传合格材料,避免影响最终确认结果。2025-11-17
- 其他人都在看
- 热门推荐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入学MBA(05金融方向、06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投管理方向)全国联考报考指南 -
12024年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含MBA)
-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25年工程管理硕士(MEM) 招收调剂通知
-
3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 2025年四次调剂复试流程
-
4复旦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阶段考生须知
-
5中央财经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审计硕士(MAud)接收调剂考生的通知
-
62025年MPAcc招生录取政审调档通知
-
72025年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调剂复试通知
-
8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硕士(MEM)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
9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年旅游管理专硕MTA项目意向登记公告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
- 获取报者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