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公告

2025-10-30 10:27:27 来源:研究生院


一、招生计划详情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相关地区的人才储备与发展,我校决定在 2026 年继续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该计划作为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涵盖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同时包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当地的教育、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二、招生对象范围


(一)普通计划生源界定


对于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地区而言,其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当地工作满 3 年以上,并且在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均具备报考资格。这一规定旨在为这些地区的人才提供更多深造机会,通过提升个人能力,进一步推动当地的发展与进步。例如,一位在新疆工作满 3 年的汉族教师,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当地教育事业的热情,希望通过深造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的教育事业,他就符合这一报考条件。


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省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同时包括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满 3 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也被纳入普通计划生源范围。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当地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该州工作满 3 年的汉族考生,都能够依据此规定报考,为促进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专项计划招生对象


广西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研究生专项:此专项旨在大力支持广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为广西地区培养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骨干医学人才。其招生对象为符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报考条件的广西生源。广西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该专项计划,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投身于广西的医疗事业,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比如,一名广西本地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立志为家乡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就可以报考此专项,在学成后回到广西,为当地的医疗发展添砖加瓦。


南疆高校教师专项:该专项的招生对象不限地区、不限民族,重点在于为南疆地区高校培养师资力量,保障南疆高校的教育质量。其中,在职考生必须是在南疆地区高校工作的在职人员。被录取的考生毕业后定向到南疆地区就业,需要与招生单位、工作所在单位(仅限在职考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通过骨干计划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线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就业协议书 。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南疆高校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南疆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例如,一位在南疆某高校工作的在职教师,希望通过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南疆的教育事业,就可以报考此专项。


定向新疆地区的医学硕士专项:该专项只面向喀什地区招收医学硕士研究生,且招生对象不限民族。喀什地区作为新疆的重要地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专项计划,能够为喀什地区输送更多专业的医学人才,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比如,一名来自其他地区的汉族医学生,对喀什地区的医疗事业充满热情,希望能够在喀什地区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就可以报考此专项,为喀什地区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计划招生人数概览


(一)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布


我校在 2026 年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 36 名。这一招生规模体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致力于为民族地区输送更多高端专业人才。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普通招生名额为 25 名,这些名额主要面向符合普通计划生源界定的考生,旨在选拔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和研究潜力的优秀人才,为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定向广西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研究生专项计划招收 9 名博士研究生。广西地区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这一专项计划,学校能够为广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这些博士研究生将在学成后回到广西,为当地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定向南疆高校教师专项计划招收 2 名博士研究生。南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专项计划旨在为南疆高校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提高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将定向到南疆地区就业,为南疆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预计为 122 名。其中,普通计划招生 72 名,为符合普通计划生源条件的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深造机会。这些考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他们将在学校的培养下,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定向广西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研究生专项计划招收 30 名硕士研究生。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对广西地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使这些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广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定向南疆高校教师专项计划招收 8 名硕士研究生。这有助于充实南疆高校的教师队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硕士研究生将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培养,毕业后回到南疆高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定向新疆喀什地区医学硕士专项计划招收 12 名硕士研究生。喀什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专项计划的实施将为喀什地区培养更多专业的医学人才,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四、报考流程与资格确认要点


(一)报考平台与信息填报


报考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需通过特定平台提交申请信息。具体而言,需在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首页的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资格申请平台”(网址:https://mz.chsi.com.cn/mzjh/stu/ )进行操作。在此平台上,考生需如实填报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于报考骨干计划有关专项的考生,填报信息时需特别注意选填 “类别” 一栏。以报考定向广西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研究生专项的考生为例,在资格申请平台 “类别” 一栏应选 “普通” ,同时在研招网报名时,需在 “备用信息” 栏(并非资格申请平台的备注栏)填写 “报考定向广西医学硕士” 或 “报考定向广西医学博士”,以此明确报考专项,避免出现信息错误导致报考失败。


(二)报考时间节点提示


报考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考生务必牢记。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资格审核平台开放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9 日 9:00 至 10 月 24 日 22:00,在此期间,考生需完成申请信息的提交。这一时间限制旨在确保报考工作的有序进行,让招生单位有足够时间审核考生信息。考生应尽早提交申请,避免临近截止日期因网络拥堵等原因导致提交失败。同时,考生还需及时查看审核结果,以便根据结果补充材料或改报普通研究生计划。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或查看审核结果,可能会失去报考资格。


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核时间原则上与硕士研究生一致,但视各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具体情况,也可能在后期单独开放。这是因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在某些方面与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各招生单位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招生计划、导师资源等因素,对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审核时间进行调整。因此,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要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或相关通知,及时了解资格审核时间的具体安排,以免错过报考机会。


(三)资格审核主体与方式


各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骨干计划考生报考资格审核确认的责任主体。这些部门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审核内容包括考生的生源地、民族、工作经历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例如,对于普通计划中的汉族考生,审核其在特定地区的工作年限是否满 3 年;对于专项计划的考生,审核其是否符合专项计划的报考要求,如南疆高校教师专项中在职考生是否在南疆地区高校工作等。


考生可在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网页查阅本地区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办法,详细了解审核的具体流程、所需材料等信息。若对审核办法存在疑问,也可直接咨询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获取准确的指导。通过明确的审核主体和规范的审核方式,保障了报考资格审核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让符合条件的考生能够顺利报考,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及时知晓并进行调整。


(四)考试报名与要求


报考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与普通考生一样,按要求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具体流程包括报名、初试、复试等环节。报名时间从 10 月 16 日开始,考生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查阅详细的报名时间、要求和程序。在报名过程中,考生需准确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合适的报考点,并按照要求上传相关材料。初试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初步考查,考生需认真备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复试。复试则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考生需做好充分准备,展示自己的优势。


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须按我校博士研究生 “申请 - 考核” 的要求参加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于 11 月初起,考生可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阅报名时间、要求和程序。“申请 - 考核” 制更加注重考生的科研成果、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考生在申请时,需提交个人简历、科研成果、推荐信等材料,以证明自己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能力和潜力。在考核过程中,可能会包括面试、笔试等环节,全面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五)报考条件遵循原则


报考骨干计划的考生,必须同时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和我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报考条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是全国范围内研究生招生的基本准则,涵盖了考生的学历、品德、政治立场等方面的要求。例如,考生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立场坚定,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等。我校的招生章程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对报考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比如,对考生的专业背景、成绩要求、科研经历等方面可能会有具体规定。


考生可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查阅 2026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的有关通知,全面了解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同时,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中山大学 2026 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中山大学 2026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详细查看我校对报考条件的具体规定。只有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考生才具备报考资格,从而确保了招生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录取相关事项说明


(一)考生登记表填报与审核


所有参与骨干计划的考生,均需借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数字化管理平台,认真填报《2026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这份登记表涵盖了考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报考信息、民族及生源地相关信息等,是全面了解考生情况的重要依据。各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肩负起在线审核的重任,严格依据相关政策和报考条件,对考生登记表中的信息进行细致核查。比如,审核考生的民族身份是否真实,生源地是否符合报考要求,工作经历证明材料是否齐全且真实有效等,以此确保考生资格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二)定向协议书签订要求


一旦考生被录取,就必须与我校、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及)工作所在单位,通过骨干计划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线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协议书 。这份协议书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服务年限做出了明确规定。以在职考生为例,他们在入学时不迁转户口,人事档案仍保留在原工作单位,这既保障了在职考生的工作稳定性,也便于原单位对其进行管理。同时,考生在毕业后必须按照协议要求,回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为当地的发展贡献力量。比如,一名南疆高校教师专项的在职考生,毕业后需回到南疆地区的高校继续任教,以充实当地的师资队伍。


(三)报考博士研究生的特殊规定


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未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的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避免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然而,若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可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签订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定向协议书 ,毕业后的服务年限将依据新协议重新计算。例如,一位在职的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征得相关部门和单位同意后,报考了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其毕业后的服务年限将根据新签订的博士研究生定向协议书来确定,以满足定向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四)毕业就业去向安排


骨干计划研究生毕业后,需严格履行定向协议,回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对于在职研究生而言,他们将落实毕业去向至原工作单位,继续在原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为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而非在职研究生则需落实毕业去向至定向地区就业单位,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若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将落实毕业去向至定向省区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协调就业事宜。比如,某非在职的骨干计划研究生毕业后未及时找到工作,定向省区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将根据其专业和当地的就业需求,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帮助其尽快就业。毕业研究生的档案将转回原工作单位、就业单位或定向省区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五)培养管理与标准统一


被录取的骨干计划研究生与其他普通类录取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和统一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无论是骨干计划研究生还是普通类研究生,都需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确保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教学质量把控上,学校对两类研究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教学过程和考核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在科研训练方面,为两类研究生提供同样的科研资源和指导,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学制和最长学习年限也与其他普通类招生计划保持一致,不会因为是骨干计划研究生而有所特殊,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六)学费与奖助政策说明


在我校学习期间,被录取的骨干计划研究生需按照国家及我校的相关规定,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学费标准可在中山大学信息公开网进行查阅,不同专业的学费可能会有所差异。同时,我校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奖励资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奖励资助。对于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骨干计划研究生,将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科研。在助学金方面,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减轻经济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六、招生政策重要说明


(一)严格执行招生规定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作为全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及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文件的各项要求。这些规定和文件涵盖了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到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再到录取环节的各项标准,都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在报名资格审核方面,对考生的学历、民族、生源地等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在考试组织上,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在录取环节,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保录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于已被录取但经审查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学校将秉持严肃的态度,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这不仅是对招生政策严肃性的维护,也是对其他符合条件考生公平权益的保障。以学历造假为例,若发现某考生在报考时伪造学历证书以获取报考资格,即使该考生已被录取,学校也会坚决取消其录取资格,以确保招生工作的纯洁性和公信力。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


报考我校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招生政策实行 “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这一政策体系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需求,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自愿报考” 体现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自愿选择报考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和规范性,所有考生都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相同的考试环境和标准下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单独划线” 则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的整体情况和招生计划,单独划定复试分数线,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等因素,给予少数民族考生一定的政策倾斜。“择优录取” 保证了录取的质量,学校将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表现,选拔出优秀的考生进行培养。


我校将自主确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但需强调的是,我校自主划定的初试成绩不能低于教育部按学科门类分别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这一规定既赋予了学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选拔合适的考生;又确保了招生工作在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进行,保证了招生质量的基本标准。比如,在某一学科中,教育部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 300 分,我校在自主划定分数线时,即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也不会低于 300 分。


此外,报考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和照顾政策,这是为了保证招生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性,避免政策叠加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同时,考生不得兼报其他专项计划,这有助于明确考生的报考意向,合理分配招生资源,确保每个专项计划都能顺利实施,选拔出真正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


(三)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


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表现、科研成果、学术潜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择优录取。在考试内容方面,可能包括专业知识笔试、面试、科研成果评价等环节,全面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在评估过程中,学校将组织专业的评审团队,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审,确保选拔出的博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于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的具体办法,将另行公布。这是因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特点、导师的招生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制定详细且针对性强的录取办法。考生可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或相关通知,及时获取最新的招生录取信息,以便做好充分的报考准备。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