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的通知

2025-10-28 16:30:33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各位考生: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涵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形式)的报名工作已正式启动。为帮助考生清晰了解报名流程、准确完成各项操作,现将报名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阶段划分及时间安排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含 “网上报名” 与 “网上确认” 两个核心阶段,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网上报名:分为预报名和正式报名两个时段,两个时段均开放报名系统,考生可自主选择参与时段。


(1)预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3 日;


(2)正式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7 日;


上述两个时段的每日报名系统开放时间均为 9:00~22:00,逾期将关闭系统。


网上确认时间:该阶段时间不统一,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对外公布,考生需密切关注所在省份机构发布的通知,避免错过确认期限。


二、报名平台及操作要求


1.指定报名平台: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 “研招网”),按照三大主体要求完成操作 —— 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规定、所选报考点的具体流程、我校(浙江工商大学)的网报公告细则,依次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并按标准缴纳报考费用,逾期将无法补办任何手续。


2.关键注意事项:


(1)错峰报名建议:由于报名初期、末期可能出现网站访问高峰,易导致网络拥堵,建议考生合理规划报名时间,尽量选择中间时段填报,提升报名效率;


(2)确认环节关注: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需持续跟踪网上确认的安排(如确认时间、所需材料),未参加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将失去参加考试的资格。


三、专业填报与调剂规则


1.初始填报限制:考生在报名阶段仅能填报我校的一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不可同时填报多个专业,需谨慎选择目标专业。


2.调剂流程说明:待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 “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后,考生可登录教育部官方平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查询我校各专业的调剂办法、剩余招生计划等信息,再依据系统规则和我校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四、报考点选择标准


考生需根据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安排选择报考点,不同类型考生的选择要求不同: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 “就读学校所在地”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除上述选择外,也可选择 “教学点所在地”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2.非应届考生(含往届生、同等学力考生等):应选择 “工作所在地” 或 “户籍所在地”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不可随意选择异地报考点。


五、报名信息与材料真实性要求


1.信息填写规范: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需逐栏认真填写信息,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同时需提供真实、完整的证明材料,不得伪造或隐瞒。


2.奖惩情况填报要求:考生必须如实填写 “高中毕业以后” 的所有奖惩情况,具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国家考试时,因违纪、作弊受到处罚的情况;


(2)接受高等教育期间,被学校给予违纪处分、被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 治安管理处罚 / 刑罚的情况;


(3)我校招生章程中明确要求需填报的其他奖惩情况。


3.违规处理措施:若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取消其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


六、报名信息修改规则


1.修改时限: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登录研招网修改已填报的信息,或重新填报新的报名信息(如需更换专业、报考点等);


2.有效信息管理:每位考生最终仅能保留一条 “有效报名信息”,重复填报的无效信息需自行删除,避免系统识别混乱;


3.逾期限制:网上报名时间截止后,系统将锁定所有信息,考生无法再修改已填内容,也不能重新填报,需在报名期内反复核对信息。


七、学历(学籍)校验流程


1.校验结果查看: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实时查看本人的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了解校验是否通过;


2.提前准备建议:为避免校验延误,建议考生在报名前提前登录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 “学信网”),查询并确认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如毕业时间、专业名称、学历类型等);


3.未通过校验处理:若考生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需及时前往 “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 办理认证手续,获取认证报告,并在我校复试开始前将报告提交至所报考的招生学院核验,未提交或核验不通过者无法参加复试。


八、特殊政策申请与资格审核


1.政策适用范围: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按系统要求填报申请信息,未主动申报者视为放弃相关权益:


(1)可享受初试加分政策;


(2)可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3)具备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4)报考各类专项计划(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等)。


2.资格审核流程:


(1)初审:由不同主体负责 —— 申请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的考生资格由报考点初审,其他政策资格由对应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初审;


(2)复审: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核,最终确定考生是否具备享受政策的资格。


3.政策叠加限制:


(1)申请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的考生,不可同时享受 “初试加分政策”;


(2)报考 “专项计划” 的考生,不可同时享受 “初试加分政策” 和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4.未通过审核后果:若考生未按规定申报、或初审 / 复审未通过,将无法享受对应的政策(如加分、照顾、免初试),也不得参加相关专项计划的初试和复试。


九、残疾考生考试便利申请


残疾考生若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的考试便利服务(如无障碍考场、延长考试时间等),需在报名阶段主动与两个主体沟通:一是报考点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二是我校(招生单位),明确提出申请并说明需求,便于相关单位提前制定方案、做好准备,保障考生顺利考试。


十、网上确认材料提交要求


网上确认阶段,考生需积极配合报考点的核验工作:按报考点要求提交补充材料(如学历证明、工作证明、户籍材料等),确保材料真实、齐全、清晰(如扫描件无模糊、照片符合规格),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确认失败。


十一、个人图像信息采集


考生需严格按照报考点的规定,配合完成本人图像及相关电子信息的采集工作(如身份证信息、指纹信息等),采集的信息需符合报考点要求,作为后续准考证制作、考场核对、录取档案存档的重要依据。


十二、报名信息确认与责任归属


1.信息确认效力:考生需逐栏核对本人填报的网上报名信息(尤其是姓名、身份证号、专业代码、报考点等关键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信息一经考生确认,将永久锁定,一律不再允许修改。


2.个人责任承担:若因以下情形导致考生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初试 / 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所有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1)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或国家相关招生政策要求;


(2)网上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如专业代码填错、报考点选错);


(3)填报虚假信息(如伪造学历、隐瞒奖惩情况)。


十三、报名账号与密码保管


考生需妥善保管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向他人泄露(包括同学、亲友),避免因账号被盗导致报名信息被篡改、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影响报名及后续考试、录取环节。


十四、准考证下载与使用


下载时间与平台:考生可在 “考前十天左右”,凭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建议多打印几份备用,避免遗失。


使用要求:考生参加初试和复试时,必须同时携带 “下载打印的《准考证》” 和 “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证件不齐者将无法进入考场。


十五、诚信考试承诺


考生在报名过程中需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严格遵守承诺书约定及国家、我校的考试要求:秉持诚信原则参加考试,不携带违禁物品、不抄袭作弊、不传递答案,若违反诚信承诺,将按规定严肃处理并记入诚信档案。


十六、其他注意事项


1.录取类别与非全日制报考要求:我校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 “非定向就业” 和 “定向就业” 两种;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仅招收 “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报名时需仔细核对:“学习方式” 需选 “非全日制”,“报考类别” 需选 “定向就业”。此外,定向就业考生需在被录取前,分别与我校(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明确三方权利义务。


2.退役人员免初试资格申请:根据国家招生文件规定,服役期间获得 “三等战功、二等功以上奖励” 或 “二级以上表彰”,且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可申请 “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 “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逾期无法补报。


3.应届生通讯地址填写:应届本科毕业生填写 “通讯地址” 时,需选择 “毕业离校后仍能接收邮件” 的地址(如家庭地址),避免因地址变更导致录取通知书无法寄达;若因地址错误或不详导致通知书丢失,责任由考生自负。同时,“档案所在地单位通讯地址” 需填写完整(建议注明单位联系电话),便于后续档案转接。


4.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


(1)同等学力身份界定与条件:仅持有 “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 的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① 获得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 2 年(计算周期:从毕业后到 2026 年 9 月 1 日,下同)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


② 在所报考专业(或相关专业)完成专升本学习,且已取得 “专升本主干课程合格成绩 8 门以上”(需提供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或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③ 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需达到 425 分及以上,且成绩有效期为 5 年);


④ 参加复试时,需额外加试两门专业课程。


同等学力考生需在复试前将上述材料提交我校审核,资格审查不通过者无法参加复试。


(2)本科结业生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可按 “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 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需遵守同等学力考生的相关要求。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我校 2025 年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招生人数为 25 人,2026 年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考生报名时需选择 “退役大学生士兵” 专项计划,并按系统要求填报:入伍前的入学信息、入伍时间、退役时间等;同时需在复试前向我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仅限士兵身份考生),由我校进行资格复核,复核未通过者不得参加该专项计划复试。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5 年 10 月 13 日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