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商学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了解河南大学商学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培养体系及报考流程,现将经梳理优化的招生章程详细公布如下,为考生备考及报名提供清晰指引。
一、学院概况
河南大学商学院的历史源头可追溯至 1927 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学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先后经历财经系、经贸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发展时期,并于 2015 年正式定名为商学院。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商学人接力传承、勤勉耕耘,凝练出 “明德弘道、商善天下” 的院训,确立了 “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的核心发展理念,明确了 “区域领先、国家一流、国际影响” 的战略定位。如今,学院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培育商界精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
1. 学科体系建设
学院学科布局科学合理,覆盖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大核心学科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的学位授权体系:
拥有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设有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撑学术型人才培养;
获批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工程管理硕士(MEM)4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其中,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入选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科还被列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立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获评 B - 等级;依据《2024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该学科跻身全国高校前 18%,学科实力稳步提升。
2. 师资队伍配置
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人,其中专任教师 114 人,师资结构合理、专业素养深厚:
职称结构:教授 24 人、副教授 47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 62%;
导师队伍:博士生导师 18 人、硕士生导师 85 人,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指导力量;
学历水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8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77% 以上。
同时,学院还拥有 1 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 名河南省特聘教授、2 名河南大学特聘教授、4 名河南大学青年英才、2 名河南省优秀教师及 1 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此外,学院聘请 30 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并与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学术联系,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3. 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科研平台资源丰富,拥有 “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软科学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孵化基地,以及工商管理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院、乡村振兴金融研究院 4 个校级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3 项,其中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项;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5 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课题 76 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73 篇,243 篇被 SSCI、SCI、CSSCI 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0 项,科研实力得到行业认可。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及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过去 5 年间:
与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宇通集团、华必信会计集团等 16 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完成企业营销策划、绩效评估等横向课题 40 余项;
为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飞鹤乳业、郑州太古可口可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员工培训 100 余次,在社会各界赢得良好口碑。
二、报考相关事宜
(一)报考基本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中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需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未按时取得者,录取资格自动失效。
2.已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截至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满 2 年(以下均以此时间计算)或 2 年以上的人员;或拥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若符合招生单位依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5.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专项报考要求:
(1)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需有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1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专科毕业证书);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需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3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需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4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毕业证书)。
(2)上课地点:
MBA:全日制学员在开封金明校区上课;非全日制学员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开封金明校区上课;
MEM:非全日制学员在开封金明校区上课。
(二)报名流程安排
1.网上正式报名: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7 日,每日 9:00—22:00,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操作。
2.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结合本地区报考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对外公布,考生需关注所在省份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通知,按时完成确认。
(三)学制与学费标准
1.学术学位:所有学科专业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 3 年,学费标准为 8000 元 / 生 / 年,不设非全日制培养模式。
2.专业学位:
(1)工商管理(代码 125100):全日制学制 3 年,学费 28000 元 / 生 / 年;非全日制学制 3 年,学费 32000 元 / 生 / 年;
(2)会计(代码 125300):全日制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生 / 年;非全日制学制 3 年,学费 20000 元 / 生 / 年;
(3)工程管理(代码 125601):仅招收非全日制学员,学制 3 年,学费 20000 元 / 生 / 年;
(4)审计(代码 125700):仅招收非全日制学员,学制 3 年,学费 18000 元 / 生 / 年。
(四)奖助贷保障政策
1.学业奖学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覆盖,一等奖学金 12000 元 / 年,二等奖学金 8000 元 / 年,三等奖学金 4000 元 / 年;推免研究生入学第一年直接享受一等奖学金。
2.国家助学金:符合国家政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享受 6000 元 / 年的国家助学金。
3.专项奖学金:考生可参与国家奖学金(20000 元)、侯镜如奖学金(3000 元)的评选,具体评选办法按学校规定执行。
4.国家助学贷款: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按国家相关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保障学业顺利进行。
5.学院特色支持:商学院设有研究生科研奖励,同时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受聘研究生将签订聘用协议并获得岗位津贴。
三、招考专业与研究方向
(1)全日制学术学位
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 2 个专业。
(2)全日制专业学位
包含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2 个专业。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包含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工程管理(MEM)、审计(MAud)4 个专业。
其中,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战略营销学。
四、招生专业目录及名额
(一)学术学位
1. 管理科学与工程(代码 120100)
(1)研究方向:01(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02(全日制)电子商务、03(全日制)物流管理与工程;(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12 人;(3)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④845 运筹学;(4)复试笔试科目:①管理信息系统、②管理学;(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企业战略管理、②统计学。
2. 工商管理学(代码 120200)
(1)研究方向:01(全日制)会计学、02(全日制)企业管理、03(全日制)技术经济及管理、04(全日制)审计学、05(全日制)战略营销学;(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27 人;(3)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④834 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4)复试笔试科目:企业管理概论;(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管理学概论、②统计学。
3. 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
303 数学(三):国家统一命题,学校不提供参考书;
834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 8 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 8 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845 运筹学:《运筹学》(姚远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2)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第 9 版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 8 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工商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第 6 版(尤建新、邵鲁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统计学:《统计学》第 9 版(贾俊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第 4 版(蓝海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管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第 5 版(尤建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二)专业学位
1. 工商管理(代码 125100)
(1)研究方向: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165 人;(3)初试科目: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4)复试:专业知识面试;(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管理学、②微观经济学。
2. 会计(代码 125300)
(1)研究方向: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51 人;(3)初试科目: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4)复试:①财务会计、②审计;(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会计学、②财务管理。
3. 工程管理(代码 125601)
(1)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工程管理;(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12 人;(3)初试科目: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4)复试:专业知识面试;(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项目管理、②工程管理导论。
4. 审计(代码 125700)
(1)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审计;(2)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12 人;(3)初试科目: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4)复试:①审计、②财务会计;(5)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会计学、②财务管理。
5. 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204 英语(二)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学校不提供参考书;(2)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会计:《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5 年版)、《审计》(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5 年版);
审计:《审计》(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5 年版)、《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5 年版)。
(3)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 8 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 8 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会计学》第 8 版(刘永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5 年版);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第 3 版(孙新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管理导论:《工程管理导论》(成虎、宁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年版)。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邮编:475004;
联系人及咨询电话:党老师、王老师;咨询电话:(0371)23887711、(0371)23887722;
电子信箱:gongguanhd@126.com;
-
西南大学20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信息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是国家首批 “双一流” 建设高校,同时也是 “211 工程” 和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建设高校。该校主校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地处缙云山脚下、嘉陵江岸边,校园占地面积约 8380 亩,绿地率高达 40%,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宏丽庄重,是国内知名的花园式院校,还曾获教育部表彰的 “文明校园” 称号。长期以来,西南大学始终以助力国家富强、推动民族振兴为使命,深耕教育领域,重视农业相关学科发展,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上,众多知名教师曾在此执教,他们辛勤耕耘,培育人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者以及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一代又一代西南大学人凭借坚毅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铸就了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的大学精神,不断为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的校训增添新的内涵。学校学科设置全面,综合性强且特色突出,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交叉学科等 13 个学科门类。其中,有 3 个国家重点学科、2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 29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有 2 种专业博士学位、31 种专业硕士学位,以及 3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一、MBA 项目简介西南大学自 2009 年开启 MBA 办学以来,始终秉持 “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的办学理念,依托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的大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契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技能,具备全球化战略眼光、良好商业道德素养以及深厚人文情怀的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学校充分借助百年办学积累的深厚人文底蕴,将管理学与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等优势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不断优化 MBA 教育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同时,整合全校学科资源与校友资源,不定期邀请名校名师和企业界人士开展讲座,让 MBA 课程内容独具特色。此外,通过移动课堂、创业模拟、企业游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拓宽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西南大学 MBA 已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与品牌影响力,成为西南地区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MBA 培养院校之一。二、MBA 项目特色“跨界融合” 的商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复合型商学人才为核心目标,严格遵循商科专业建设要求,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拓展商学教育的范围,丰富 “商学 +” 的教育内涵,旨在培育出兼具 “家国情怀、商业道义、专业才华、双创能力” 的 MBA 精英人才。“三师协同” 的联动育人师资依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联动” 的原则,整合 “课程教师、专业导师、行业名师” 的育人资源与商学专业能力,组建形成覆盖 MBA 学生 “学业、职业、创业” 全生涯阶段的 “三师联合指导” 育人教师团队。“多维整合” 的特色课程菜单充分整合西南大学百年办学过程中形成的 “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农学” 等优势学科资源,汲取其中的人文精华,汇聚名师的教学智慧,设计出包含 “人文博雅、企业家精神、商业伦理、思政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等多方面内容的特色课程菜单。“三趣合一” 的实践品牌活动按照 “自主、自立、自治” 的原则,以 “志趣 + 兴趣 + 乐趣” 为团队建设标准,组织开展涵盖 “企业调研、案例大赛、双创比赛、营销大赛、沙盘模拟、读书分享、公益志愿” 等多种类型的实践育人品牌活动。通过校内外不同场景的实践体验,帮助 MBA 学生提升多维度情商。三、招生计划四、报名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以及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检的相关要求。学历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拥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者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且拥有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3)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之后,拥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此外,在境外获得学历的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五、报名确认及考试录取报名流程包含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计划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都必须完成网上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信息确认以及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的采集。报考西南大学 MBA(工商管理 [125100])专业学位的考生,可选择在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网上报名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4 年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2 日,每日 9:00-22:00;网上正式报名时间为 2024 年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8 日,每日 9:00-22:00。报名官方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仔细阅读报考须知,并按照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发布的网上公告要求完成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接受补报,也无法修改已提交的报名信息。考生应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网上报名成功后,需定期查看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西南大学官方网站,及时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完成后续各项工作。网上确认所有考生都需在规定时间内,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网上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以及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确定并公布。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确认,将不再允许修改,因信息填写错误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自行承担。初试考前,考生需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准考证》需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且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参加初试和复试时,必须携带下载打印的《准考证》以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初试时间为 2024 年 12 月 21 日(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考试科目包括 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 200 分)和 204 英语(二)(满分 100 分),两门科目均采用笔试形式。复试西南大学将根据国家划定的分数线,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并统一组织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及相关安排,将以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发布的通知为准。录取学校将依据招生计划,按照复试录取实施办法,综合考量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对于复试、体检、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将不予录取。拟录取考生在正式录取前,需分别与西南大学、所在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若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纠纷,需由考生自行协商解决。若因此导致考生无法正常录取,西南大学不承担任何责任。六、学习安排和学费标准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学制: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 5 年)学习时间:采用周末集中授课或月度集中授课等方式学习地点: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碚校区)学费标准:总学费为 126000 元,分 3 个学年缴纳,每学年缴纳 42000 元七、毕业授位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考生需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修满相应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学校将为考生颁发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八、其它说明考生报考需符合本招生信息中规定的报名条件。在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复试录取、开学报到等各个环节,学校都会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若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一经查实,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复试资格及录取资格。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西南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关于招生考试的其他相关事项,可参考《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也可及时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浏览查询报考须知,或关注西南大学官网发布的相关公告。本招生信息由西南大学 MBA 教育中心负责解释。若本信息内容与教育部或西南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政策存在不一致之处,以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和学校制定的招生政策为准。若招生信息内容需要调整,将以最新发布的通知为准。九、联系方式电话:023-68251068(颜老师);023-68366123(刘老师)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 2 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B202 室网址:可登录西南大学主页(http://www.swu.edu.cn),依次点击 “组织机构”“教学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招生就业”“专业硕士招生”;也可直接访问西南大学 MBA 教育中心官网(http://mba.swu.edu.cn/)邮箱:3336753743@qq.com微信公众号:MBAMBA 考研咨询群(QQ 群号):7574042222025-09-03 17:07:57
-
2026年北京理工大学MBA项目“明理 ‧ 精工”商领计划流程安排北京理工大学 MBA 项目推出的 “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是面向有志于深耕商业领域、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的考生打造的特色选拔通道。为帮助考生清晰了解参与路径,现将 2026 年该计划的完整流程安排详细说明如下:一、“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申请门槛参与本计划需满足相应的学历与工作经验要求,具体年限计算以毕业证书获取时间为基准:若已取得研究生学历,需具备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4 年 9 月 1 日之前拿到毕业证书);若为大学本科学历,需拥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3 年 9 月 1 日之前拿到毕业证书);若为大学专科学历,需积累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在 2021 年 9 月 1 日之前拿到毕业证书)。二、申请操作步骤信息查询与系统进入:考生需先登录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联合中心官网(网址:pdc.bit.edu.cn)浏览 MBA 项目的详细介绍、培养体系等内容。之后,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招生申请系统(登录链接:https://bitmba.campuswit.com/enroll/bitmba/#/login)选择对应批次报名 “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政策了解与材料准备:在中心官网的 MBA 板块中,找到 “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专属栏目,查看最新的政策细则与材料清单。建议考生在各批次规定的材料提交时间段内尽早完成上传,避免因报名人数过多导致批次提前截止;若某批次提前关闭,可选择已开放的其他批次继续申请。资料填写与提交确认:登录招生申请系统后,在 “完善申请资料” 板块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其中,基本信息中的自我介绍需严格遵循格式要求,首句必须为 “本人申请专业为 MBA”。所有信息与材料填写完毕后,需在系统内确认无误并提交,务必保证内容真实准确,若因身份证号错误或信息造假,将直接导致计划参与资格无效。材料审核与进度查询:学校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若材料存在问题,将在 5 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站内信告知考生,并解锁材料供修改;修改后需重新提交审核。若材料审核通过,考生可在申请系统中实时查看 “申请进度”,了解后续流程安排。三、各批次时间规划特别提示:以上时间均为初步拟定,学校可能根据各批次实际报名人数进行调整。考生需密切关注备考 QQ 群通知或官方网站更新,获取最新的时间安排与流程变动。四、“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核心内容各批次计划具体活动以当期通知为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非全部):校园体验与学术交流:考生可参与由校内名师主讲的公开课,深入了解 MBA 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招生政策解读会、与学院主任面对面交流、学长沙龙分享等环节,全方位掌握项目优势与学习规划。此外,还将安排校园参观、校史馆游览以及电动车辆实验室观摩等活动,感受北理工的学术氛围与科研实力。职业指导与奖学金机会:考生能与校内顶尖专家智囊团展开深度对话,获得个性化的职业发展与晋升规划建议。在计划参与过程中表现优异的考生,有机会申请非全日制 MBA 研究生院长专项奖学金,进一步减轻学业经济压力。材料准备要求:考生需提前准备个人简历(建议采用双面打印形式,篇幅控制在两页 A4 纸以内),一式 5 份;同时携带身份证原件、符合申请条件的学历证书原件,以备活动现场查验。五、“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结果说明“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活动结束后,将根据考生综合表现给出 “通过” 或 “不通过” 两类结果,具体效力与后续安排如下:通过考生权益:通过计划的非全日制 MBA 考生,若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 MBA 项目,且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联考)成绩达到学校划定的分数线,在满足 2026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要求且复试成绩合格的前提下,学校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录取。表现突出者还可申请非全日制 MBA 研究生院长专项奖学金。未通过考生路径:未通过计划的考生,仍可选择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 MBA 项目。若联考成绩达到学校分数线,将按照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综合排名,参与正常批次的择优录取。结果有效期与参与限制:每位考生在 2025 年度内,仅有一次参与 “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的机会;该计划结果仅对 2025 年 10 月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 MBA 项目有效,跨专业报考或逾期报考均不适用。北京理工大学 MBA 项目始终秉持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的理念,诚挚邀请渴望成为商界精英与行业领袖的考生加入 “明理・精工” 商领计划,期待与您共同开启高质量的商业教育之旅!更多项目动态,欢迎持续关注官方平台。2025-09-05 09:27:50
-
广东工业大学 2026 年推免生招生预公告各位意向推免考生:2026 年,广东工业大学将进一步扩大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 “推免生”)的招生规模。凡是有望获得所在高校推免资格的 2026 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向我校递交申请,热忱欢迎广大优秀学子积极报名!一、学校概况广东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中国南方重要城市 —— 广州,是一所以工学为核心,融合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同时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在 2024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 41—57 名;在 2024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里,其位居全球第 301—400 名区间。更多关于学校的详细资讯,可点击相关链接查询。二、推免生招生对象2026 年全国各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已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人员;其他满足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的人员,例如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人员。三、推免生招生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及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专业,均面向推免生开放招生,具体招生专业需以学校最终公布的 2026 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其中,报名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须为非法学类专业;报名法律(法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须为法学类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该专业)。四、招生计划2026 年,广东工业大学计划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人数,不超过该校硕士研究生总招生计划数的 50%,预计约 2000 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计划招生人数约为 80 名。最终实际招生人数,将以学校最后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五、申请流程所有意向申请免试攻读我校 2026 年研究生(含直博生)的考生,均需登录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含直博生)预推免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本校推免生也需按此要求报名(具体操作指南可参考附件)。申请人需填写《广东工业大学 2026 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详见附件),该申请表的纸质版需在复试阶段提交。申请人需通过预报名系统上传电子申请材料,具体包括学生证扫描件、身份证扫描件(需包含正反面)、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扫描件、英语水平等级证明扫描件(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托福成绩报告或雅思成绩报告等),以及其他能体现学术能力的材料(如学术论文、获奖证书等)的扫描件。每一份电子版文件均需采用 PDF 格式,文件大小建议控制在 2M 以内。我校将于 9 月中下旬起,分批次启动复试资格审核工作。待初审通过后,相关学院会主动联系考生,告知具体的复试时间及安排。请有意向申请的考生务必在 9 月 18 日之前,完成在我校预报名系统的报名操作。收到我校复试通知的申请人,需及时登录所报考学院的官方网站,查阅该学院公布的复试实施办法,并根据复试要求准备相关材料,按时参加复试。通过我校复试且被拟定接收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考生,必须按照报考学院(系)规定的时间,在教育部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 “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中填报我校志愿。我校将在 “推免服务系统” 功能开通后,通过该系统向考生发送 “复试通知” 与 “待录取通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 “推免服务系统” 确认接受 “复试通知” 和 “待录取通知”。考生在接到 “待录取通知” 后的 24 小时内,需在系统中完成录取确认操作,逾期未确认的,将视为自动放弃该待录取资格。六、学费、学制及奖助政策(一)学费与学制广东工业大学各类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及学制安排,可查阅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相关通知。其中,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5 年。(二)奖助政策奖学金体系奖学金体系包含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拔尖创新型人才奖学金、卓越应用型人才奖学金等,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的学业奖学金标准为 10000 元 / 生・学年,该奖学金原则上实现 100% 覆盖;第二、第三学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行动态管理,其中一等奖学金金额为 10000 元 / 生・学年,二等奖学金为 6000 元 / 生・学年,三等奖学金为 2000 元 / 生・学年,奖学金覆盖率通常可达 80%。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直博生,在培养阶段的第一、第二年,将参照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执行;培养阶段的第三年,参照该学年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奖助学金政策执行;培养阶段的第四至第五年,参照学校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动态管理办法执行,其中一等奖学金金额为 18000 元 / 生・学年,二等奖学金为 15000 元 / 生・学年,三等奖学金为 12000 元 / 生・学年,覆盖率一般为 80%。(2)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 20000 元 / 人,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评选。(3)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学生,将优先获得入选 “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或 “研究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的资格。通过相关考核后,可按照学校规定获得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奖学金或研究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奖学金;其中,入选 “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的学生,在申请国际合作交流专项时,学校将予以优先推荐。助学金体系助学金体系包含国家助学金、联合培养基地补助及导师资助金等,具体内容如下:(1)国家助学金实现 100% 覆盖,资助标准为 6000 元 / 生・学年。(2)联合培养基地补助与导师资助金,将根据学生参与基地项目及导师课题的实际成效确定,补助内容包括生活补助与科研奖励等。(3)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通过申请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或担任研究生 “三助一辅”(即助教、助研、助管及学生辅导员)岗位等方式,获得相应资助以完成学业。学校将依据实际情况,对奖助学金的标准及相关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七、咨询联系方式(一)学校研究生招生咨询咨询电话:020-39322722联系邮箱:yzb@gdut.edu.cn(二)各学院咨询联系方式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为魏老师、潘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303,联系邮箱 jdyjs@gdut.edu.cn;自动化学院:负责人为许老师、高老师,其中高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469,联系邮箱 soagrad@gdut.edu.cn;轻工化工学院:负责人李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18653,联系邮箱qhjwOgdut.edu.cn;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刘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259,联系邮箱 xxyjs@gdut.edu.cn;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负责人赵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510,联系邮箱 3487386982@qq.com;管理学院:负责人包括周老师(负责 MPAcc 方向)和梁老师(负责其他方向),周老师咨询电话 020-87083029,联系邮箱 zhouxiaoyi@gdut.edu.cn;梁老师咨询电话 020-87082783,联系邮箱 glyjs@gdut.edu.cn;计算机学院:负责人张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277,联系邮箱jsjyjsOgdut.edu.cn;材料与能源学院:负责人丁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571,联系邮箱 wsjxx@gdut.edu.cn;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陆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296,联系邮箱 hjyjis@gdut.edu.cn;外国语学院:负责人林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897,联系邮箱wyjw28970gdut.edu.cn;数学与统计学院:负责人张老师,咨询电话 020-87083272,联系邮箱 sxytjyjs@gdut.edu.cn;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负责人米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266,联系邮箱 mitingting@gdut.edu.cn;艺术与设计学院:负责人林老师,咨询电话 020-37804761,联系邮箱 ysxyyjs@gdut.edu.cn;法学院:负责人黄老师,咨询电话 020-87587974,联系邮箱 wf jw@gdut.edu.cn;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负责人张老师,咨询电话 020-37627551,联系邮箱 jzyjs@gdut.edu.cn;经济学院:负责人刘老师,咨询电话 020-87080342,联系邮箱jjyjsbgsQgdut.edu.cn;生物医药学院:负责人许老师,咨询电话 020-31003449,联系邮箱 syyyjs@gdut.edu.cn;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负责人李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141,联系邮箱stydzbljyOgdut.edu.cn;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周老师,咨询电话 020-87080137,联系邮箱 mkszyygb@gdut.edu.cn;集成电路学院:负责人周老师,咨询电话 020-39262550,联系邮箱 jcdlyjs@gdut.edu.cn;体育学院:负责人霍老师,咨询电话 020-39322301,联系邮箱tyxyOgdut.edu.cn。2025-10-20 10:35:09
-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一、报考资格条件(一)核心报考要求所有意向报考考生,首先必须严格符合教育部颁布的《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里明确的各项报考基准条件。与此同时,还需额外满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以及考生自行选定的报考点所提出的相关具体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二、报名安排:方式与时间(一)报名核心流程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名流程,统一包含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关键阶段(后续统称“网报”)。所有考生都必须在官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登录指定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后续统称“研招网”),完整填报个人报名信息并完成初试费用的网上缴纳。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依据所选报考点发布的公告要求,按时完成网上确认手续。(二)关键时间节点网上预报名的开放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每日的操作时段为9:00至22:00;正式网上报名的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27日,每日的操作时段同样为9:00至22:00。考生需严格把控时间,避免错过报名周期。三、报考点选择规范(一)常规选择原则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在选择报考点时,原则上应选取自己就读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所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除上述选择外,也可选择本人教学点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非应届本科毕业生等其他类型考生,则需选择自己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考生务必提前深入了解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谨慎选择报考单位和报考点并填报志愿。若因不符合报考条件、不满足政策要求,导致后续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初试或复试,乃至无法录取等情况,所有后果均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二)在京报考点特殊规定(针对财科院报考者)根据教育部及北京市的相关要求,报考财政部财科院的考生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选择在北京市参加考试,指定报考点为北京工商大学,其考点代码为1111。具体条件包括:一是就读学校位于北京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涵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以及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各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二是户口所在地为北京,或在北京市工作的其他考生。其中,“在京工作”有着明确界定,要求考生在报名当年(即2025年1月至9月),在北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满6个月及以上,且缴纳记录不含补缴情况。相关详细要求可参考北京工商大学(1111)考点发布的《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四、网上报名操作要求(一)报名信息填报规范1. 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时,务必对个人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以及考试科目等关键信息进行仔细填写,并反复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整个报名期间,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对已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修改,也可重新填报,但最终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的报名信息。一旦报名时间截止,将无法再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或重新填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报考单位”“报考点”以及“考试方式”这三项核心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之后,无论是否已经支付初试费用,都无法直接修改。若确实需要更改这三项信息,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之前,先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然后重新进行报名并完成初试费用的缴纳。2. 考生在选择报考单位和报考点之前,应认真研读并严格遵守所报考招生单位(即财科院)和所选报考点发布的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若因自身原因,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政策理解偏差,或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提交虚假信息及材料,又或者未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等,导致后续无法进行网上确认、无法参加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或无法录取,所有责任和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二)学历(学籍)校验说明在网上报名期间,研招网报名系统会自动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进行在线校验,考生可随时登录系统查询校验结果。为确保报名顺利,建议考生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的学历(学籍)信息,提前确认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需在财科院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将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电子扫描件提交至指定接收渠道。若有必要,财科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会主动联系考生,要求补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三)初试费用缴纳要求选择北京市内报考点的考生,在成功提交网上报名信息之后,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即2025年10月27日22:00)之前,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足额缴纳初试费用。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务必在网上报名期间完成费用缴纳,报名截止后将不再受理补缴费申请。考生完成缴费后,还需在所选报考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手续,若未按时完成网上确认,其报名信息将视为无效。五、网上确认流程指引(一)确认组织与时间安排网上确认工作由考生所选的报考点统一组织实施,具体的确认时间以及详细的工作安排,均以报考点发布的官方公告为准。届时,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登录指定平台完成信息确认操作。在网上确认工作开始之前,各报考点会提前发布“网上确认考生须知”,请考生密切关注,及时了解相关要求。(二)确认要点与材料要求特别提示:所有符合报考单位(财科院)和报考点要求的考生,都必须按时完成网上确认。若未在报考点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网上确认,或因考生个人原因未通过报考点及招生单位的审核,其报名信息将直接判定为无效,无法参加后续考试。考生在进行网上确认时,需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的核验工作。根据核验需求,按要求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生证)等相关材料。同时,考生需对本人填报的网上报名信息进行最终核对并确认。若经核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将不予准予参加考试。温馨提示:考生在网上确认过程中如遇到操作困难或其他问题,应主动及时与所选报考点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六、其他重要注意事项1. 退费相关规定: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由于报考点已启动考务组织程序、完成考试资源调配等工作,因此一律不予办理退费。对于在报名过程中取消报考信息、重复缴纳初试费用、未进行网上确认或未通过网上确认审核的考生,其所缴纳的初试费用,将由研招网完成对账结算后统一办理退费。预计退费款项将于2025年12月底返还至考生缴费时所使用的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工作顺利进行,考生在此期间请勿注销用于缴费的支付账户。若在退费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咨询。2. 特殊群体便利申请:在北京市报名参加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生,可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向所选报考点提出考试期间提供合理便利的申请。3. 准考证打印与使用:考生需在考试前10天左右,凭网上报名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需使用A4幅面白纸,确保打印内容清晰完整。特别提示:《准考证》正、反两面在整个使用期间均不得进行涂改或书写任何文字。考生参加初试和复试时,必须同时携带下载打印的《准考证》以及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二者缺一不可。4. 报名时间合理规划:建议考生合理安排网上报名时间,尽量避开报名初期和末期的高峰时段,以避免因网络拥堵导致报名操作受阻或信息提交失败。网上报名时间一旦截止,将不再安排补报,也无法再对已提交的报名信息进行修改。5. 信息获取与沟通:考生需持续密切关注所选报考点和财科院发布的各类相关信息。关于报考点和财科院的具体报考事宜,可通过访问其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或直接咨询。报考政策及相关动态信息,可登录研招网、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考生应主动了解考试安排、入场要求等关键事项,保持报名时预留的通信方式畅通,积极配合完成各项考前准备工作。6. 未尽事宜说明:本须知中未涵盖的其他报考相关事宜,均以教育部、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当年相关工作文件为准。2025-10-23 16:57:20
-
202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武汉轻工大学考点(4240)网上报名须知为确保 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下简称 “研考”)武汉轻工大学考点(代码:4240)工作顺利推进,根据教育部《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湖北省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须知》相关要求,结合考点实际情况,现将报名事宜公告如下。本次研考初试定于 2025 年 12 月 20 日至 21 日举行。一、报考基本条件报名参与 2026 年研考的考生,需同时满足两项要求:符合教育部《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报考条件;满足所报考招生单位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内的具体规定。二、武汉轻工大学考点(4240)接收考生范畴按照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规定,本考点仅接收以下三类考生,超出范围者报名无效:武汉市内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涵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类型应届本科毕业生,下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考生;户口或工作地点位于武汉的往届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且以上考生报考单位均为武汉轻工大学(招生代码:10496)。武汉轻工大学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所报考的招生单位未在武汉市设立报考点。存在以下情况的考生,不符合本考点接收范围,需咨询所报考招生单位并按其要求选择报考点:(1)招生单位自命题要求使用画板类、硫酸纸、A3 及以上尺寸纸等非常规考试用纸;(2)初试科目中有考试时长超过 3 小时;(3)招生单位对考生考试的考点有其他特殊要求。特别提醒:网上确认阶段,往届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需按要求提供材料。其中,具有武汉市户口的考生须提交本人户口本;非武汉市户口(含外省户口在湖北报名、本省户口跨市州报名,以下简称 “异地报名”)的考生,须提供武汉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居住证原件(包括有效居住证电子证件或卡片证件,申领凭证或电子记录无效),或武汉市工作单位缴纳的、距离报名时间最近且连续至少三个月的社保缴费凭证,且网上确认时考生不得离职、社保不得停缴。所有证件及证明材料需真实有效,若考生不符合考点接收范围,网上确认将无法通过,报名无效且无法参加考试。三、网上报名安排(一)报名时间网上预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3 日;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27 日;每日报名系统开放时段均为 9:00—22:00。考生可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阶段完成报名,已参与预报名的考生,其报名信息有效,无需在正式报名阶段重复操作。(二)报名方式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仔细阅读报考须知,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所选报考点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跟随系统提示完成报名;网上报名结束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与网上确认,两项步骤均完成才算报名流程有效,缺一不可;建议考生报名后关注 “研招网” 微信公众号,以便及时接收研考相关通知。(三)报名注意事项1.重要信息填写规范:(1)出生日期需与身份证号码上的对应信息完全一致;(2)通信地址需准确、详细,报名至录取期间的联系电话需保持畅通,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报考点无法联系或录取通知书无法送达;(3)需明确 “考生来源” 的定义,严格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自考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考生需选择 “其他”;(4)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专项计划、优录政策等关键信息,提交生成报名号后不可修改,填写前需慎重核对。2.学历(学籍)校验:(1)报名期间,报名系统将自动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系统查看校验结果;(2)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3)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需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要求:(1)报考该计划的考生,需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资格申请平台”(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首页即可找到该平台,网址:https://mz.chsi.com.cn/mzjh/stu/)提交申请信息;(2)申请信息需经湖北省教育厅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该专项计划;(3)资格申请平台开放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9 日 9:00-10 月 24 日 22:00;(4)2026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湖北籍生源的报考对象、申请材料、资格审核等要求,将另行发布通知。4.报名信息核对要求:(1)填写完报名信息后,需逐项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报名结束后所有信息一律不得修改;(2)报名信息将作为录取信息使用,尤其是姓名、身份证号,需与报名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信息完全一致(身份证信息有变更的考生,需按最新有效身份证信息报名),不得填写错误;(3)若因未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导致无法参加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5.账号与报名信息管理:(1)一个身份证号仅能注册一个研招网账号,每个账号仅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2)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报名信息(考试方式、报考单位、报考点除外);(3)若不允许修改的项目填写错误,或已报名缴费但仍需修改信息,无需重新注册,可先取消错误报名信息,再用当前账号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已取消的报名信息无效,重新报名并缴费的信息才有效。6.报名时间提醒:(1)研考网上报名平台由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一部署,考生需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缴费,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 10 月 27 日 22:00,逾期无补报、补缴费机会,也无法修改报名信息;(2)建议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的网络高峰,避免因网络拥堵影响报名。7.其他特殊情况说明:(1)考生需根据自身需求,及时了解网上报名政策注意事项(详见附件 1);(2)残疾考生若需本考点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应在报名阶段主动与本考点、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沟通,按要求提交考试合理便利申请,以便考点提前安排。8.诚信要求:(1)考生需诚信报名、诚信考试,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尤其是在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因违纪、作弊所受的处罚情况,需如实填写;(2)对弄虚作假者,将按教育部相关法令条例严肃处理;网报结束后,考试管理部门将对异地报名考生的户口、居住证、社保缴费凭证等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大数据比对,提供虚假材料者,网上确认一律不予通过;(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考生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将取消单科或各科成绩,情节严重的将被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 1 至 3 年;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四、网上缴费流程(一)缴费时间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的时间与报名时间同步,分为两个阶段: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3 日(与预报名时间一致);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27 日(与正式报名时间一致);每日缴费系统开放时段为 9:00-22:00,逾期无法补缴。建议考生避免在截止时间前几小时缴费,防止因网络故障、系统延迟等原因导致缴费失败,进而影响考试资格。完成缴费后,还需按规定完成网上确认,否则报名仍无效。(二)缴费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2839 号)及湖北省物价局鄂价费规〔2013〕215 号等文件规定,报名考试费标准如下:初试考三门科目的考生,缴费 130 元;初试考四门科目的考生,缴费 190 元;推荐免试生,缴费 190 元;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的考生,缴费 160 元。(三)退费说明1.若考生取消原有报名后重新报名并缴费成功,或因网上支付操作失误、网络故障等导致同一报名号重复缴费,网上报名截止后,研招网系统将自动把多余费用按原支付路径返还;2.因个人原因或不符合报考条件需放弃报名的考生,须在 2025 年 10 月 27 日 22:00 前登录网报系统取消本人报名信息,报名考试费将由研招网系统按原路径自动返还;3.网上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其报名考试费由研招网系统按原路径自动返还;网上确认审核通过但未参加初试的考生,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4.需办理退费的考生,请勿注销网上缴费账户,否则将无法通过原缴费路径完成退费。五、网上确认要求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需登录研招网或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看本考点发布的网上确认公告,明确确认流程、上传资料要求等内容,提前做好准备。网上确认期间(具体时间以本考点网上确认公告为准,查询路径:研招网 - 硕士 - 网报公告 - 报考点 - 湖北 - 选择本考点),考生需尽早登录研招网完成确认,逾期无法上传或补充材料。(一)网上确认核心要求1.需上传的材料明细:(1)电子证件照与手持身份证照片:考生需上传本人近三个月内的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背景为蓝色或白色单一色调,用于准考证及录取环节),以及本人手持身份证正面的照片。拍摄时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电子证件照应真实呈现考生近期相貌,不得用 PS 等软件修改,不得调整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不得使用翻拍照片或普通生活照,且两类照片不得混用。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将影响资格审核、考试、复试、入学及毕业手续。(2)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补充材料:① 应届本科毕业生:需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本科期间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的,还需上传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信息变更证明或含曾用名的户口本个人页;② 自学考试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需提供考籍所在地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出具的自学考试成绩证明;若自考考籍在湖北省、符合本考点接收范围且选择本考点报名,可前往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考生服务大厅(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147 号,咨询电话:027-68880351、027-68880352)现场打印成绩并盖章;③ 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需提供就读高校出具的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证明;④ 境外高校未毕业本科生(需在 2026 年研究生入学前毕业):需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届时可毕业证明;⑤ 境外高校 2025 年毕业生(未办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需提供就读学校的毕业证书;⑥ 往届毕业生:需上传《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1 年及以后毕业)、《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001 年以前毕业)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毕业后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的,还需上传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信息变更证明或含曾用名的户口本个人页。(3)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材料:需额外上传所就读第二学士学位学校的学生证,或学校出具的在校就读证明。(4)户口与异地报名材料:① 在户口所在地报名的往届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境外高校未毕业本科生:需上传户口本户主页及个人页(集体户口仅需个人单页);② 异地报考的往届生:需上传武汉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居住证原件(含电子证件或卡片证件,申领凭证无效),或武汉市工作单位缴纳的、距离报名时间最近且连续至少三个月的社保缴费凭证(可登录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或使用鄂汇办 APP 查询打印),且网上确认时不得离职、社保不得停缴。(5)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材料:需上传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内页图片;《退出现役证》遗失的,可提供军人档案中的退役登记表复印件(需档案保管单位盖章);入伍时间在大学入学时间之前的,还需提供参军入伍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的证明;大学专科入伍退役后取得本科学历并以本科学历报考的,需额外提供专科阶段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6)在读研究生材料:需上传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2.诚信承诺书签署:考生需仔细阅读网上确认系统中的诚信承诺书,通过研招网系统完成网上确认,即视为已签署承诺书。3.报名信息唯一性要求:考生仅能保留一条有效的网上报名信息,需按教育部规定认真核对信息,并在规定时间提交材料完成确认。4.禁考期限制:往年研考中因作弊被停考,且仍在停考期内的考生,今年不允许报考,违反此规定者报名和网上确认均无效。5.材料审核跟进:考生上传材料后,需在网上确认期间及时关注审核情况,若审核不通过,需在规定时间内补充上传材料,未按时补充的报名无效。6.后续信息关注:网上确认成功后,考生需定期查阅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本考点、招生单位的官方网站及研招网,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配合相关工作。(二)网上确认注意事项1.现场审核补充:对于少数学历或身份信息存疑的考生,本考点可通知其到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无误后,网上确认才算通过。2.审核责任界定:因考生自身原因(如网报信息不准确、提供虚假材料、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考点审核未通过的,报名信息无效;网上确认审核通过后,若招生单位复核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仍有权拒绝其报考。3.时间安排建议:考生需预留资格审核及修改补充材料的时间,按本考点公告要求及时完成网上确认,仅完成报名和缴费但未完成确认的,报名无效。4.身份证保管与应急处理:考生需妥善保管本人居民身份证,提前准备符合要求的手持身份证照片;网上确认期间若身份证遗失且无备用照片,可办理临时身份证并上传手持临时身份证的照片;网上确认结束前仍未上传相关材料的,无法通过确认,报名无效。所有考生考试时需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刷证入场,无有效身份证者不得进场。六、准考证打印说明1.打印时间:考生可依据 2026 年研考初试时间及科目安排(详见附件 2),在初试前 10 天左右打印准考证;2.打印路径: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3.打印要求:需使用 A4 纸张打印,准考证正反面均不得涂改;4.重要提醒:准考证是成绩查询、复试、录取等环节的关键凭证,需及时下载并保存电子文档;2025 年 12 月 21 日教育部网报系统关闭后,将无法再打印准考证。5.若考生在网报期间有疑问,可通过以下方式咨询:登录研招网查询相关政策;联系武汉轻工大学考点(咨询电话:027-83913149);直接联系所报考的招生单位(联系方式可在研招网各单位公布的网报公告及招生简章中查询)。附件 1:2026 年研考网上报名政策注意事项少数民族照顾政策适用对象: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计划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工作单位位于上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工作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此类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并申请定向就业至少数民族地区。免初试资格考生报名要求: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或单独考试;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的考生(如服役期间获三等战功、二等功及以上奖励,或获二级及以上表彰且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需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报名。军人及军队招生单位报考要求:现役军人报考地方高校强军计划或军队研究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的,需提前了解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要求填写信息;有疑问需提前与招生单位联系。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要求:报考该计划的考生需为 “高校学生” 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其中 “高校学生” 包含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及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及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需选择该专项计划,并准确填写入学、入伍、退役等信息。初试加分与照顾政策申报:符合《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加分或照顾政策条件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相关部门将按职责审核;未按规定申报的,无法享受相应政策。附件 2:2026 年研考初试时间及科目安排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 2025 年 12 月 20 日至 21 日,初试形式均为笔试,具体科目时间如下:2025 年 12 月 20 日上午 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2025 年 12 月 20 日下午 14:00-17:00:外国语;2025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8:30-11:30:业务课(一)或专业基础综合;2025 年 12 月 21 日下午 14:00 起:业务课(二)。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非规定日期举行的考试,成绩一律不予承认。具体考试科目及相关要求,由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另行公布。武汉轻工大学考点2025 年 10 月 9 日2025-10-21 11:00:38
-
2026年MBA招生考试聊城大学报考点网上确认公告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为广大考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报考保障,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聊城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3771)将全面采用网上确认模式完成报名信息审核工作。现将本次网上确认的具体安排与要求公告如下,敬请相关考生仔细阅读并严格遵照执行。一、网上确认登录渠道及要求本次网上信息确认系统同时支持移动设备端与电脑端操作,为提升操作便捷性与稳定性,优先推荐考生使用手机端登录办理;若选择电脑端操作,建议选用最新版本的Chrome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的考生请务必切换至极速模式,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1. 手机端登录入口:考生可通过指定官方平台入口(按系统指引操作)进入确认系统。2. PC端登录路径:考生直接通过官方指定确认系统网址进入操作页面。二、网上确认时间节点安排本次网上确认材料的首次上传时段为2025年10月31日上午9:00至11月5日中午12:00。对于已提交材料但审核未通过的考生,须在11月5日下午16:00前完成补充材料的重新上传,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受理任何材料提交申请。特别提示:考生需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确认系统,仔细核对本人网报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按系统提示规范上传相关材料的扫描件或清晰照片。为避免因材料审核不通过而错失补充修改时间,建议考生尽早提交审核材料,预留充足的后续处理周期。三、网上确认适用对象本次网上确认适用于所有报考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且已选择聊城大学作为报考点,并符合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考生。有关报考点接收考生的具体范围要求,可查阅《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聊城大学报考点公告》中“接收考生范围”章节的详细说明。四、咨询服务安排为及时解答考生疑问,报考点特设咨询服务窗口,具体安排如下:咨询时段: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每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14:30至17:30。五、考生需上传的材料及标准规范所有考生均需按要求分类上传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真实、清晰、完整,未按规范上传将影响审核结果。(一)全体考生必传材料所有考生无论类别,均须上传以下两类核心材料,材料须严格符合格式及内容要求:1. 准考证标准证件照:须为本人近三个月内拍摄的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照片,背景统一采用白色;文件格式仅限jpg或jpeg,大小控制在5M以内,宽高比例为3:4。拍摄要求:坐姿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镜头,双耳对称显露,头部与肩部保持端正,整体在照片中占比约2/3;拍摄时不得化妆,禁止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光线需均匀柔和,脸部无高光、光斑、阴影及红眼等问题;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形成阴影,需完整露出五官;照片须真实反映本人近期相貌,未经任何图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使用翻拍照片。2. 手持身份证照片:拍摄时需手持本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将持证手臂及上半身完整纳入画面,头部与肩部保持端正,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产生阴影,五官清晰可见。文件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5M;务必确保身份证正反面信息完整、清晰可辨,无遮挡、无手指覆盖;照片须真实呈现本人近期容貌,未经过PS等软件修改,光线均匀,脸部无高光、光斑、阴影及红眼等瑕疵;拍摄时不得化妆,禁止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二)分类补充材料要求除上述必传材料外,考生需根据自身所属类别,额外上传对应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如下:1. 聊城户籍往届毕业生:需上传两项补充材料,一是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下载打印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若无法提供备案表则需上传《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二是户口本相关页面,包括户口本首页、索引页及本人单页,若为集体户口则仅需提供集体户口首页及本人单页,所有户籍页面需拍摄在同一张照片中,确保信息清晰。2. 非聊城户籍但在聊城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需提交两类材料,其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出具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其二为2025年度在聊城市辖区内的社保缴纳证明,证明获取方式为:考生登录“聊城市社会保险个人网上服务系统”,通过个人账号密码登录后,点击“打印证明”功能,下载并上传包含2025年7月、8月、9月三个月缴费记录的“缴费证明”。3.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除按自身户籍或工作情况上传上述对应类别材料外,还须额外上传《入伍批准书》原件照片及《退出现役证》原件照片,确保证件信息完整清晰。4. 境外学历考生:在完成所属类别基础材料上传的基础上,需补充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照片,确保认证书内容清晰可辨。5. 身份证核验未通过考生:若考生证件类型为居民身份证,但系统身份核验未通过,需额外上传本人身份证人像面与国徽面的清晰照片。六、审核结果查询与反馈网上确认材料提交后,审核工作将尽快开展,一般情况下,审核结果会在24小时内通过确认系统反馈给考生。如遇提交材料考生数量激增或特殊情况,审核周期可能适当延长,请考生耐心等待并及时登录系统查询结果。对于审核未通过的考生,系统将明确标注未通过原因,考生需按提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并重新提交审核。七、重要注意事项1. 时间节点把控:考生务必在规定的材料上传时段内完成所有材料的提交工作,逾期不予受理。特别提醒,未在网上完成报名费用缴纳的考生,其报名信息将视为无效,无法参与本次网上信息确认。2. 信息核对责任: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所有考生均需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全面、仔细的核对与确认。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确认提交,将不再允许修改,因考生个人填写错误、信息遗漏等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自行承担。八、诚信应考倡议与提醒1. 政策熟知要求: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在报名前应认真研读《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以及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聊城大学报考点发布的各类相关通知,确保全面了解报考政策与要求。2. 诚信考试义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每一位考生的基本准则。对于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及考场纪律的考生,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予以严肃处理,其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伴随个人成长历程。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实施组织作弊、为作弊提供器材或帮助、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均已构成违法犯罪,相关部门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 考场纪律须知:本次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严格执行“两次安检”制度,考生需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备齐有效证件及规定的考试用具,所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均不得带入考试封闭区域。严禁携带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书包、书籍资料、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信息发送接收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封闭区和考场,一经发现将按违规处理。最后,衷心预祝广大考生报考顺利,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2025-11-18 14:33:13
-
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网报公告根据教育部《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5〕2号)、《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以及《北京市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等文件精神,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报考公告,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考资格要求(一)基本报考条件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同时满足教育部、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在相关公告中明确的报考资格,且符合我校及所选报考点的具体要求。考生需主动、细致地查阅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动态栏目发布的各类报考资讯,重点研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与招生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通知公告和专业招生简章。在确认自身完全符合报考条件后,方可进行志愿填报操作。若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政策要求,或因网报信息填写失误、提交虚假信息及材料,抑或是未按规定提交所需材料,导致后续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初复试或录取资格被取消等情况,所有后果均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二)报考点选择规范应届本科毕业生通常应选择就读院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其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非应届考生则需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招生单位要求使用画板类工具、非常规考试用纸,或初试科目中有单科目考试时长超过三小时的情况,将由招生单位统一为该专业报考考生组织考试,我校报考点不接收此类考生报名,考生需提前查阅招生单位发布的网报公告确认相关要求。依据教育部及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规定,以下考生可选择“(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考点”进行报考:1. 报考我校“(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89952)长江商学院”,且就读院校位于北京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涵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各类应届本科毕业生;2. 所有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3. 其他报考我校“(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89952)长江商学院”的考生,需满足户口在京或工作地在京的条件,具体为:考生需持有北京市户籍,或在报名当年1月至9月期间,在北京市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含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补缴的社会保险不予认可);4. 报考北京市外招生单位的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中报考京外军事院校的考生,须选择116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考点。对于报考我校的北京市内高校二学位(或辅修学位)考生,若能提交“证明考生在读二学位身份的学生证及所在院校同意报考的材料”,可允许其在京报考,具体要求如下:(1)2026年毕业(与2026年普通应届生毕业时间一致)的二学位考生: 以第一个学历报考的,须以往届生身份报考。若符合上述第3条中在京报考的条件,可直接选择我校报考点;若不符合,则需在网上确认时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2)以第二个学位报考的,须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网上确认时需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2026年无法毕业的二学位考生,须使用第一个学历以往届生身份报考。若符合上述第3条在京报考条件,可直接选择我校报考点;若不符合,需在网上确认时上传“在读二学位学生证及所在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方可选择我校报考点。除上述明确列出的情况外,其他考生不得选择我校报考点。关于报考点选择的其他具体要求,考生可查阅《北京市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附件1中的相关内容。我校报考点在网上确认阶段,将联合北京市公安局、人力社保中心等部门开展数据核查工作。对于不符合我校报考点选择要求的考生,我校将不予确认,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与损失由考生本人承担。二、学制、学习方式与学费标准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特别说明: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以我校研究生院官网最终公布的信息为准;课程具体上课时间以当年发布的正式课表为准。三、报名流程安排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含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关键阶段。所有考生均需登录指定报名平台完成信息填报与费用支付,并严格按照所选报考点的公告要求完成网上确认手续。报考我校但选择北京市外考点的考生,需格外关注所选报考点发布的各类通知公告。(一)网上报名环节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至22:00;正式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日9:00至22:00。1. 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认真填写个人信息,仔细核对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及考试科目等核心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但每位考生最终仅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名截止后将无法修改或重新填报。2. “报考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这三项关键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无论是否已支付初试费用,均不可修改。若确需修改,须在网上报名截止前取消已填报的信息,重新完成报名并支付费用。3. 考生需妥善保管报名平台的用户名、报名号及密码,后续打印准考证等操作均需使用这些信息,我校不提供该平台登录信息的查询服务。4. 报考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单独考试的考生,在“报考类别”一栏必须选择“定向就业”,并在报名系统中准确填写定向就业单位名称,否则报名将视为无效。5. 考生需准确填写“通讯地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户口及档案所在单位名称、地址和邮编”等信息。其中,移动电话需在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期间保持畅通,确保相关通知能及时送达;“出生日期”需与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日期完全一致,并以身份证信息为准;户口及档案所在地地址中的省市名称必须填写全称。6. 网报信息中“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编号”的填写需严格遵循以下规则: 毕业及学位证书编号应按照证书上的“证书编号”如实填写,也可通过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对应的学历或学位在线验证报告获取编号;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填写;2026年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或学位证书的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本科生无需填写。7. 在境外获得学历或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证书编号填写认证书上的认证编号;境外就读尚未取得认证书的考生,需在备注中注明“留学生”字样,并提交在读证明,录取后报到时必须提交认证书,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8. 网报期间,报名系统将自动对考生的学历或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系统查询校验结果。为确保校验顺利通过,建议考生提前登录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9. 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2025年10月31日前,按照我校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工作。10. 因更改姓名、身份证号等原因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在网上确认时需额外上传包含更改记录的户口本,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明确信息变更时间的证明,同时提交学信网出具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供报考点核查。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单独考试。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及以上、二等功及以上奖励,或二级及以上表彰,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免初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完成报名,逾期将无法补报。选择“(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报考点的考生,在提交网报信息后,须于2025年10月27日22:00网上报名截止前,通过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初试费用。缴费成功后,还需在报考点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否则报名无效。初试费用需在网上报名期间缴纳,逾期不接受补缴费。为预留信息修改或重新报名的时间,建议考生在2025年10月23日前完成网上报名操作。(二)网上确认环节根据北京市统一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考点”将全面实行网上确认方式,相关安排如下:1. 本报考点的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将依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一安排另行通知。届时考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信息确认,务必密切关注我校报考点发布的“网上确认须知”。2. 符合我校报考要求及所选报考点规定的考生,均需完成网上确认手续。对于不符合我校报考点选择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不予确认;未参加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无法参加后续考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或因个人原因未通过审核导致报名信息无效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3. 考生在网上确认时,需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的核验工作,按要求提交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生证)等材料,并认真核对、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若填报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将不允许参加考试。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再修改,因填写错误引发的一切问题由考生自行负责。4. 特别提醒:只有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环节的考生,方可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在网上确认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主动与所选报考点联系咨询。5. 选择我校报考点的考生,需提前准备以下材料(最终以网上确认考生须知为准): 应届毕业生需准备: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②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注册完整的6学期学生证。6. 其他考生需准备: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还需提供学信网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③北京市居民户口簿原件,或2025年1月至9月期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证明(补缴无效),考生需提前办理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④在校研究生报考的,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网上确认时提交校级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四、准考证打印事宜考生通过报考点网上确认后,可在考试前10天左右(具体时间以报名平台通知为准),使用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报名平台,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准考证需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参加初复试时,须同时携带打印的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我校不另行邮寄纸质准考证。五、其他重要事项(一)考试费用说明1. 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文件规定,在京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缴纳初试费138元/人;我校作为招生单位,可向进入复试的考生(含初试合格考生和免试生)收取复试费100元/人。2. 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因考务组织程序已启动、考试资源已安排,所缴纳的初试费一律不予退还。在报名过程中取消报考信息、重复缴费、未进行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其缴纳的初试费将由报名平台对账结算后统一退费,预计于2025年12月底退还至考生缴费时使用的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考生请勿注销支付账户,若遇到退费问题请及时与报名平台客服联系。(二)合理便利申请通道在京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生,可申请考试期间的合理便利。考生需在我校报考点网上确认结束前,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我校报考点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将意见上报至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考试院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考生情况进行联合评估,确定可提供的合理便利事项,再由我校将结果告知考生。相关考生请及时关注我校发布的“网上确认考生须知”。(三)其他注意事项1. 由于报名网站系统短期内无法提供考生个人联系方式下载功能,我校无法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相关通知。考生需主动、定期浏览报名网站及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通知公告,避免因信息遗漏造成损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考生务必关注该公众号。同时,考生需主动了解考试安排、入场要求等事项,保持通信畅通,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2. 考生须使用当前合法有效的姓名及证件号码进行报名注册,不得为通过学籍学历校验而使用曾用名或旧证件号码报名。自报名开始至入学办理学籍期间,考生不得修改姓名、身份证号、民族等身份信息,若因此类修改导致录取或入学手续办理受阻,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3. 本公告未尽事宜,均以教育部及北京市发布的相关工作文件为准。2025-11-18
-
问河南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公告依据教育部发布的《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所有已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均须按要求办理网上确认手续。为保障各位考生顺利完成相关流程,现将河南省2026年研考网上确认的具体安排详细告知如下:一、网上确认关键时间节点本次研考网上确认工作,全省设定统一时间段,为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各环节具体时间划分如下:10月31日9:00起,考生可开始上传各类审核材料,材料上传的截止时间为11月4日18:00;对于审核结果显示“未通过”的考生,补充完善材料的最终时限为11月5日中午12:00,逾期将无法提交。请各位考生务必高度重视,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完成全部确认操作。若未在指定时段内参与网上确认,或确认申请未通过审核,将失去本次考试资格。在网上确认操作过程中,若遇到系统操作、材料上传等各类问题,考生可直接联系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咨询,各报考点联系方式可查阅《河南省2026年研考网上确认报考点咨询电话一览表》。二、网上确认需提交的材料清单(一)所有考生必传材料1 近期拍摄的免冠、无化妆彩色证件照,背景需为白色或蓝色,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制作;2 本人手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背景统一为白色;3 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的个人信息页照片,仅取得学历证书未获学位证书的考生,只需上传学历证书相关页面。特别说明:202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包含以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学历报考的考生),仅需提交上述第1、2两项材料,无需上传学历学位证书。(二)特定考生附加材料1 往届生、成人高校及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以及以往届生身份报考的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根据自身情况补充以下材料:(1)户籍所在地为报考点所在地区的考生,需上传居民户口簿首页(须包含公安部门盖章页面)及个人信息页的照片,且个人信息页户号需与首页一致;若为集体户口,仅上传个人信息单页照片即可;(2)户籍不在报考点所在地的考生,需提供报考点所在地区近六个月连续缴纳社保的证明照片,如《河南省社会保险个人参保证明》《河南省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等。考生可通过“豫事办”APP、河南社保APP及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渠道查询并下载社保证明。2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考生,需上传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材料照片。3 姓名或身份证号与所上传证件信息不一致的考生,需提交公安部门开具的身份信息变更证明照片,或包含更改记录的户口簿相关页面照片。4 各报考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要求考生额外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三、网上确认操作规范与要求(一)材料上传格式规范考生上传材料时,必须严格遵循“研招网”网上确认系统的各项规定,确保图像的大小、尺寸、格式均符合系统要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准考证所用照片必须真实反映考生近期相貌,严禁使用PS、美颜、滤镜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修饰,不得对人脸特征(如疤痕、痣、发型等)进行技术修改,拍摄时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也不得使用已有的照片翻拍生成。重要提醒:系统将自动比对准考证照片与公安部身份证照片库、教育部学历(学籍)照片及考生上传的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将无法通过系统审核。若对准考证照片进行编辑处理,可能导致考试入场时人脸识别无法通过,进而影响正常考试、录取及毕业环节,请考生务必谨慎对待。(二)材料真实性要求考生需按要求提交真实、有效的材料,对于学历、身份等关键信息存疑的考生,报考点将通知其到现场进行人工核验。一经发现存在伪造、变造证件的行为,报考点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公安户籍系统、社保信息平台等官方渠道,对考生提交的户籍、社保等信息进行核查,凡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将直接取消其报名及考试资格。(三)残疾考生便利申请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规则,参照《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相关要求,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若需在考试期间获得必要的支持条件及合理便利服务,须在网上确认期间向所选择的报考点提出申请,并按报考点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四、其他重要注意事项1 考生需充分考虑网上确认期间可能出现的审核不通过、需补充材料等情况,合理规划材料准备及上传时间,避免因临近截止时间导致无法完成确认。材料提交后,应随时关注报考点反馈的审核结果,若对审核结果有异议,需及时与报考点沟通咨询。2 未参与网上确认或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已缴纳的报名费将由“研招网”统一退回至原支付账户,请考生在此期间不要注销支付账户。退费工作预计于2025年12月底完成,有关退费的具体问题,可联系“研招网”客服,咨询电话为010-67410388。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报名费不予退还。3 考生应定期通过“研招网”、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报考点及招生单位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查询相关通知公告,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等重要信息,并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4 初试前10天左右,考生需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需使用A4幅面白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任何内容。考生参加初试及复试时,须同时出示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初试具体地点以准考证标注信息为准。2025-11-18
-
问2026年全国研究生考试阜新市网上确认公告一、网上确认关键时间节点请各位考生务必牢记以下时间要求,逾期将无法提交相关材料,后果自行承担:1. 个人材料首次上传时段:2025年11月1日上午8点至11月5日下午4点;2. 补充材料截止时间:针对审核未通过的情况,考生需在2025年11月5日下午5点前完成材料补充提交。二、网上确认登录入口说明已成功完成研考报名费用缴纳的考生,可通过指定网络渠道登录确认系统,按提示上传个人相关材料。考生需通过研招网专属入口进入网上确认页面操作。三、网上确认材料上传规范不同类型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上传对应材料,所有材料均需保证真实有效、清晰可辨,具体要求如下:(一)全体考生必传基础材料无论考生报考类型如何,均需上传两类核心照片材料,分别为准考证标准证件照及本人手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具体规格要求如下:1. 准考证证件照规范照片需为考生近三个月内拍摄的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拍摄时需保持无妆状态,背景统一采用白色,此照片将用于研考准考证制作;文件格式仅支持jpg或jpeg,建议文件大小控制在10M以内,照片宽高比例需严格遵循3:4的标准;人像需处于照片水平居中位置,头部姿态要求端正,人脸的水平转动角、倾斜角及俯仰角误差均不得超过10度。眼睛所在位置与照片上边沿的距离,需保持在图像总高度的30%至50%之间,确保头像左右对称;头部及肩部在照片中呈现的比例不得小于2/3,拍摄时需保证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镜头,双耳对称露出,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保持水平状态;面部不得有任何遮挡物,头发需梳理整齐,避免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也不得因头发造型在面部形成阴影,确保五官完整显露;拍摄时光线需均匀柔和,避免在脸部、鼻部出现反光、高光或光斑,同时要杜绝阴影、红眼等问题影响照片质量;照片需真实反映考生近期相貌,拍摄时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及美瞳,且禁止化妆;严禁使用PS等图片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任何修改,不得对人像特征(如疤痕、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也不允许通过翻拍纸质照片获取电子图像,照片方向需正确,避免出现水平翻转情况。2. 手持身份证照片拍摄要求照片整体方向需正确,身份证上的文字方向需清晰可辨,拍摄时需展示身份证的人像面;照片中需清晰呈现持证人的完整五官及身份证上的全部文字信息,确保无模糊或遮挡;拍摄时需将手持身份证的手臂及上半身完整纳入镜头,保持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平视前方,双耳对称,嘴唇自然闭合,肩膀保持水平,头部与肩部姿态规范;与准考证照片要求一致,面部不得有遮挡,头发需避开五官区域,避免形成阴影;确保身份证边缘完整,所有信息清晰可见,不得被手指捏住或被其他物品遮挡;为保证拍摄质量,请勿使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二)身份验证未通过考生补充材料若系统提示考生身份验证未通过,除需按要求上传上述(一)中提及的基础材料外,还需额外上传本人居民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具体要求如下:考生需分别拍摄身份证的人像面与国徽面,生成两张独立照片并分别上传;所提供的身份证必须真实且在有效期内,确保证件状态合法有效;拍摄时需将身份证平铺,保证证件上的文字方向正立,不得出现侧立或倒置情况;身份证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照片需保持原始状态,禁止进行任何修改。拍摄范围需覆盖证件四边角,确保文字、头像、证件号码等核心信息清晰可辨,照片亮度均匀无明暗差异。(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应届考生材料要求该类别考生包含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需根据学籍验证情况上传对应材料,系统会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提示:1. 若考生学籍已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仅需按上述(一)中的要求上传基础材料即可;2. 若学籍未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除基础材料外,还需额外上传学信网出具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3. 延期毕业考生及第二学位考生,在上传基础材料的同时,还需补充提交学生证照片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具的统一制式在校证明。相关补充材料需满足以下规范: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需从学信网下载获取,并按系统指定格式上传;考生需提前确认验证报告上的二维码在整个网上确认期间处于有效状态,避免因二维码失效导致材料审核不通过。(四)往届毕业生专项材料要求我省将通过公安厅户籍系统及人社厅社保系统,分别对往届考生的户籍或社保信息进行审核,考生需根据审核结果上传对应材料:1. 若户籍或社保信息审核通过,考生仅需上传上述(一)中的基础材料;2. 若户籍及社保信息审核均未通过(系统会明确提示),考生需上传以下任意一种材料,方可在阜新考区参加考试:①军人身份证件及现役军人在阜新驻军的证明(证明需由部队人事部门盖章,明确标注姓名、身份证号、所在部队在阜新驻军等关键信息);②考生本人名下的阜新本地营业执照;③单位工作证或落编证明(此材料仅限在辽宁省缴纳社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 若考生学籍未通过学信网在线验证,除基础材料外,需补充上传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4. 自考未毕业但承诺在2026年9月1日前可取得毕业证书的考生,需额外上传自考成绩单;5. 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单考考生,若学籍校验已通过,仅需按(一)的要求上传基础材料。(五)其他特殊情况说明除上述明确列出的情况外,若考生遇到其他特殊问题,需密切关注研招网系统发送的审核反馈信息,根据反馈提示及时上传所需补充材料,确保确认流程顺利完成。四、网上确认注意事项1. 考生需对个人上传材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负责,若因材料不合格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善导致审核未通过,相关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网上确认期间,考生需每日登录研招网查看站内信,及时获取审核进展;2. 报考点将通过研招网网上确认功能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通常在考生上传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给出结论;3. 审核结论将通过研招网站内信发送给考生,若考生研招网账号已绑定微信,审核信息将优先通过微信及站内信同步推送,不再单独发送短信;未绑定微信的考生,审核信息将通过短信与站内信双重通知。考生在收到审核未通过通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重新上传合格材料,避免影响最终确认结果。2025-11-17
- 其他人都在看
- 热门推荐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入学MBA(05金融方向、06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投管理方向)全国联考报考指南 -
12024年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含MBA)
-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25年工程管理硕士(MEM) 招收调剂通知
-
3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 2025年四次调剂复试流程
-
4复旦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阶段考生须知
-
5中央财经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审计硕士(MAud)接收调剂考生的通知
-
62025年MPAcc招生录取政审调档通知
-
72025年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调剂复试通知
-
8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硕士(MEM)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
9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年旅游管理专硕MTA项目意向登记公告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
- 获取报者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