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上海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全日制/非全日制)项目简介

2025-09-12 10:06:09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MEM

一、院校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以工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推动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协同发展,也是上海市首批开展 “高水平地方高校” 建设试点的单位。该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06 年创办的沪江大学与 1907 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长期以来,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产业,为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等行业提供支持并发挥引领作用,是这些行业的骨干高校。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求方面,学校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 3 大国际实验室以及系统管理 1 个特色平台为重要载体,重点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6 大一流学科,同时持续为各支撑学科的发展提供保障。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已构建起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学科涵盖四个门类。其中,管理学门类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3 个学科;经济学门类设有应用经济学 1 个学科;理学门类拥有系统科学 1 个学科;工学门类则包含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工程 2 个学科。2018 年 5 月,该学院成功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这使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中国内地第 20 所、上海市第 6 所通过此项认证的高校,同时也是非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首个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的大学,这一成就标志着学院正式迈入国际精英商学院行列。2023 年,学院再次顺利通过 AACSB 再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商学院中的地位。


二、项目概况


物流工程与管理项目高度重视对学生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在知识传授方面,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系统且全面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与供应链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在能力培养上,着重提升学生独立承担各类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模式创新、系统集成、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及优化控制等工作的综合能力。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卓越领导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与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三、项目特色


秉持 “工程型、创新型” 的办学特色,注重将工程实践与创新思维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明确 “双创型、国际化” 的专业定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采用智慧型培养模式,并与产业基地建立联动机制,将智慧物流相关技术和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四、师资队伍


以下为硕士生导师代表的相关简介,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均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赵来军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在这些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赵靖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聚焦于交通规划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道路工程、交通大数据应用等方面,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房志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公共安全系统优化、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地铁客流分析与预测、建筑健康监测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魏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低碳智慧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投融资,在推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叶春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涵盖机械制造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在将工程管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韩印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控制与仿真、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为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何建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在优化供应链运作和提升物流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干宏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物流管理、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经济学,为智慧交通和物流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刘洪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建筑与环境工程管理、能源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研究,在推动工程领域绿色发展和经济高效运作方面做出了贡献。


姚佼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方面有深入研究。


台玉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项目管理、房地产领域,为相关行业的项目运作和发展提供专业见解。


魏海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跨境多模式物流系统管理与优化、智能物流管理与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促进跨境物流高效运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李文翔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交通大数据分析、共享交通管理、低碳交通规划、出行服务优化、双碳战略分析,为实现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和优化出行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黄崇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道路与机场工程、智能交通、市政轨道交通,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交通应用水平方面有丰富经验。


王嘉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相关研究领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董洁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规划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公共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为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综合研究支持。


何胜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在提升供应链和交通系统效率方面有显著成果。


袁鹏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涵盖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程行为运作管理,为相关工程领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倪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机械制造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的研究,在推动多领域工程管理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中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群系统仿真、虚拟现实、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其研究成果在应急管理和相关技术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盖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应急管理、医疗管理、车辆路径规划、调度与装箱,为多个领域的高效管理和运作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郭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工业大数据与物流系统仿真、智慧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数字化转型工程、智慧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的研究,在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培养体系


(一)研究方向


学生在充分了解项目基本培养目标以及所修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自身的学习发展规划,从以下六个研究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重点研究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


工业大数据与物流系统仿真:聚焦工业大数据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仿真技术优化物流系统运作。


智慧物流系统:研究智慧物流相关技术和系统构建,提升物流运作的智能化水平。


物流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探索物流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为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提供支持。


跨国物流系统设计与运作:分析跨国物流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高效的跨国物流系统并优化其运作流程。


物流系统数字化转型工程:研究物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智慧供应链管理及应用:致力于智慧供应链的构建和应用,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


研究生需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总计不少于 32 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 16 学分,实习实践环节需获得 6 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MEM)、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工程管理数学、管理学、经济学,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设置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与大模型机器人等课程,让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核心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人工智能、行为科学、项目管理、国际金融贸易与国际物流、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生产运作管理、数字经济等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学习,拓宽知识面和专业视野。


实践课程:包含工程管理系列讲座、先进制造企业参访实践、企业调研与案例分析、海外游学、第二课堂活动等,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最终的培养方案以学生入学当年学校发布的培养方案为准。


六、实践活动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项目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企业参访活动:组织学生前往中国商飞、华荣股份等知名企业进行参访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行业发展动态,为工程管理硕士 MEM 学生搭建了与企业对接的桥梁。


企业合作项目:与蒙牛集团合作开展 “每日鲜语爆款打造” 相关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产品的运营和推广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海外访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前往芬兰奥卢大学、爱沙尼亚商学院等国际院校进行海外访学的机会,特聘教授吴昌质参与相关访学指导,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素质拓展活动:举办新生素质拓展、沙漠挑战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学制与奖助学金


(一)学制


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物流工程与管理项目,学制均为 2 年,学生需在 2 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和培养任务。


(二)奖助学金


全日制学生可申请的奖助学金包括:


国家奖学金:金额为 20000 元,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


国家助学金:每年 6000 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校友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鼓励学生传承校友精神,努力学习。


学业奖学金:最高金额为 12000 元,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竞赛奖学金:金额在 500-5000 元之间,奖励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游学奖学金:金额为 5000-10000 元,支持学生参与海外游学活动,拓展国际视野。


非全日制学生可申请的奖助学金包括:


诚意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鼓励非全日制学生积极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校友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为非全日制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新生奖学金:金额在 10000-20000 元之间,奖励优秀的非全日制新生。


住宿补贴:为符合相关标准的非全日制学生提供校外公寓住宿补贴,补贴后第一年可免费住宿。


外地助学金:金额为 5000 元,需要注意的是,外地助学金与住宿补贴不可同时兼得,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


综合奖学金:获奖比例约占非全日制物流工程与管理班级学生总人数的 50%,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竞赛奖学金:金额在 500-5000 元之间,奖励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秀的非全日制学生。


游学奖学金:金额为 5000-10000 元,支持非全日制学生参与海外游学,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奖助学金的详细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海理工大学 MEM” 后续发布的相关讯息。


注:各项奖助学金的具体评定、颁发以及发放标准,需以国家相关标准、上海理工大学以及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的相关规定为准;本奖助学金实施方案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所有。


八、招生信息


(一)学习方式


全日制:采用工作日上课的模式,学生在入学前需将个人档案转入学校,户籍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转入学校,学校会为全日制学生提供学生宿舍。


非全日制:采用周末上课的模式,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期间不安排课程。符合住宿补贴相关标准的非全日制学生,可申请校外公寓住宿,且校外公寓靠近地铁口,交通便利。


(二)报考学历条件


满足以下学历条件之一的人员,可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需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往届本科毕业生,需持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同等学力人员,具体报考条件请查看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三)计划招生人数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以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注: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学校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及考生的整体报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四)学历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所有培养环节,成绩合格,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将获得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五)报考咨询


报考意向登记:可通过相关图片所示渠道进行报考意向登记。


官方微信:可关注 “上理管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和 “上海理工大学 MEM” 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的招生信息和项目动态。


电子邮箱:可发送咨询邮件至 usstmem04@163.com,工作人员会及时回复。


咨询电话:可拨打 021-65710178 或 021-65710179 进行电话咨询。


联系地址:


军工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军工路 334 号,管理学院 B 楼 607-609 室。


复兴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复兴中路 1195 号,教学楼 T206 室。


咨询渠道:可加入 QQ 群(群号:928307975)进行交流咨询;也可扫描相应二维码添加谭老师或宋老师微信,获取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