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全日制/非全日制)项目简介

2025-09-12 09:58:25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MEM

一、院校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是以工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且各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也是上海市首批开展 “高水平地方高校” 建设试点工作的单位。该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06 年创办的沪江大学以及 1907 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长期以来,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产业,为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并发挥引领作用,在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中,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高校。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的战略需求,学校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 3 大国际实验室,以及系统管理 1 个特色平台作为重要载体,重点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6 大一流学科,同时持续为各支撑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已构建起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其学科覆盖四个学科门类,在管理学门类下,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3 个学科;经济学门类下,有应用经济学 1 个学科;理学门类下,设有系统科学 1 个学科;工学门类下,涵盖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工程 2 个学科。


2018 年 5 月,该学院成功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这使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 20 所、上海市第 6 所通过此项认证的大学,同时也是非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的大学,这一成就标志着学院正式迈入国际精英商学院的行列。2023 年,学院再次顺利通过 AACSB 再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商科教育领域的地位。


二、项目概况


工业工程与管理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专业高度重视学生政治素质的培育和身心健康的维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


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系统规划与设计、定量分析与评价、管理优化与决策等专业知识外,该专业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系统化思维能力、批判性精神、创新意识、战略眼光、国际视野,以及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


学院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及具有实践意义的社会实践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特色


底蕴深厚,区域引领:依托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科积淀,在区域内的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系统融合,跨界创新: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系统融合,鼓励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开展跨界创新实践,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专业人才。


实战赋能,产教融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权威平台,国际认证:借助学校的优质平台资源,且学院通过国际权威的 AACSB 认证,确保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四、师资队伍


以下为硕士生导师代表及其相关简介:


叶春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刘斌,教授、博士生导师;耿秀丽,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包括管理会计、企业绩效与高管激励、供应链融资决策,以及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产品服务开发、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


霍良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集中在供应链应急物流管理、电力能源工程管理、企业风险管理。


马慧民,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计算机集成制造工程管理、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的研究。


刘勤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


李军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涵盖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智能电网、联络中心、供应链管理。


郭强,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软件工程管理、工程行为运作管理的研究工作。


杨平乐,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工程管理、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刘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软件工程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工程管理、人工智能。


刘媛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


黄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应急管理、医疗管理的研究。


赵敬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供应链、政府补贴、互动创新、信息决策相关内容。


罗鄂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数据挖掘、行为科学、创新管理。


倪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系统架构设计、业务流程建模、软件工程管理的研究。


朱小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大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算法、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工业软件与智能化软件工程。


尹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人工智能、智能决策、机器学习的研究。


梁士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交通管理、交通规划、运营调度、车辆充电调度。


周亦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空间计量模型、交通出行行为分析、交通规划与城市治理。


党亚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字金融、系统分析与集成、能源效率与优化、分布式优化。


五、培养体系


(一)研究方向


学生在充分了解基本培养目标以及所修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个人的学习发展规划,从以下六个研究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企业信息化与大模型技术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故障诊断与设备健康管理


人因工程


(二)课程体系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需要完成总计不少于 32 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程的学分不少于 16 学分,实习实践课程需获得 6 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MEM)、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工程管理数学、管理学、经济学。


专业课程:包含现代工业工程、智能制造与大模型机器人。


专业选修课程:有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人因工程、行为科学、项目管理、设备维修理论与建模、产品设计知识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生产运作管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字经济等课程可供选择。


实践课程:包含工程管理系列讲座、先进制造企业参访实践、企业调研与案例分析、海外游学、第二课堂活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培养方案最终以学生入学当年学校发布的培养方案为准。


六、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前往微创医疗进行企业参访,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邀请澳大利亚机与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许弘雷,围绕 “基于 Q 学习人工蜂鸟算法与贝叶斯融合实现的双重神经网络优化” 主题开展相关交流活动。


在国际访学方面,学生有机会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此外,还组织学生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参访,深入了解航空制造领域的工程管理实践。


同时,ESCP 欧洲高等商学院正教据、C 析理学硕士项目创始主任,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周炜,会围绕 “RFID and 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 Research” 主题开展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前沿知识。


除了上述实践交流活动,学校还组织新生素质拓展活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举办沙漠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七、学制与奖助学金


(一)学制


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工业工程与管理项目,学制均为 2 年。


(二)奖助学金


全日制学生可申请的奖助学金包括:


国家奖学金:金额为 20000 元。


国家助学金:每年 6000 元。


校友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


学业奖学金:最高金额可达 12000 元。


竞赛奖学金:金额范围在 500-5000 元之间。


游学奖学金:金额范围为 5000-10000 元。


非全日制学生可申请的奖助学金如下:


诚意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


校友奖学金:金额为 5000 元。


新生奖学金:金额范围在 10000-20000 元之间。


住宿补贴:学校提供校外公寓,符合条件的学生在补贴后第一年可享受免费住宿。


外地助学金:金额为 5000 元,需要注意的是,外地助学金和住宿补贴不能同时享受。


综合奖学金:获奖人数约占非全日制工业工程与管理班级学生总人数的 50%。


竞赛奖学金:金额在 500-5000 元之间。


游学奖学金:金额范围为 5000-10000 元。


关于奖助学金的详细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海理工大学 MEM” 后续发布的相关讯息。另外,各项奖助学金具体的评定颁发和发放标准,需依据国家标准、上海理工大学以及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的相关规定执行;本奖助学金实施方案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所有。


八、招生信息


(一)学习方式


全日制:上课时间安排在工作日,学生在入学前需将个人档案转入学校,户籍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转入学校,学校会为全日制学生提供学生宿舍。


非全日制:上课时间为周末,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期间不安排课程。符合住宿补贴相关标准的非全日制学生,可申请入住校外公寓,且校外公寓靠近地铁口,交通便利。


(二)报考学历条件


符合以下学历条件之一的人员,可报考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需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往届本科毕业生。


同等学力人员,具体要求可查看上理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三)计划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以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学校学科建设的需求以及考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四)学历学位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五)报考咨询


报考意向登记:可通过相关图片渠道进行登记。


官方微信:关注 “上理管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和 “上海理工大学 MEM”。


电子邮箱:usstmem03@163.com。


咨询电话:021-65710178、021-65710179。


联系地址:


军工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军工路 334 号管理学院 B 楼 607-609 室。


复兴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复兴中路 1195 号教学楼 T206 室。


咨询渠道:可加入 QQ 群,群号为 928307975;也可扫描相应二维码添加谭老师或宋老师的微信进行咨询。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