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202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介绍

2025-09-11 16:49:22 来源:华理MPA

一、学校概况


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聚焦化工领域且颇具盛名的高等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1956 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备招收研究生资格的院校之一;1960 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彰显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993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开启了发展的新阶段。1996 年,学校成功跻身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为后续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养体系。2008 年,学校获准建设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 年,在国家 “双一流” 建设战略推进中,学校成功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行列,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关于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前招生目录尚未正式发布。参考去年的招生情况,学校预计 2026 年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约 20 名,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约 120 名。不过,在复试开始前,学校会依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各专业已招收的推免生人数,以及学校学科发展规划、招生导师人数等多方面因素,对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进行必要调整,以确保招生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需求相契合。


二、招生类别说明


在就业方式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均采用定向就业模式。这就要求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时,报考类别必须选择 “定向就业”。同时,考生在被录取后,其人事关系与人事档案无需转入学校,且不参与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考生需提前了解并做好相关安排。


三、研究方向与培养重点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形式,具体研究与培养方向如下:


(一)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代码:125200)


设置了六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分别聚焦不同的公共管理领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培养:


科技创新管理: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具备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管理:围绕社会服务机构运营、社会政策执行、社区治理等内容,培养能够有效开展社会工作管理的专业人士。


健康保障管理:以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康政策分析、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为核心,培养适应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的健康保障管理人才。


公共安全管理:针对公共安全事件预防、应急处置、风险评估等领域,培养具备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资源环境管理:聚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等,培养致力于资源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员。


城市治理:围绕城市规划、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社区治理等方面,培养具备现代城市治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代码:125200)


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不区分具体研究方向,采用更为灵活的培养模式,注重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提升学生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报考资格要求


想要报考华东理工大学 2026 年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是报考的基本身份要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身体健康状况需符合国家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相关专业规定的体检标准,确保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学历与工作经验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拥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者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且拥有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获得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之后,拥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作经验的计算时间有明确规定,起始时间为考生的毕业时间,截止时间为 2026 年 9 月(即研究生入学时间),考生需准确核算自身工作经验是否符合要求。


五、报名流程安排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包含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关键阶段,所有考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两个阶段的操作,逾期将不再补办相关手续,考生需高度重视时间节点。


(一)网上报名相关要求


报名时间:参考往年的报名安排,预计 2026 年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具体时间以当年教育部和学校发布的通知为准,考生需密切关注相关信息。


报名平台与操作:考生需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仔细浏览并认真阅读报考须知。随后,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所选报考点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发布的网上公告要求,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并完成报名操作。在报名期间,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者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考生最终只能保留一条有效的报名信息,逾期将无法修改报名信息,考生需仔细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报考院系选择:报考全日制 MPA 项目的考生,在选择报考院系所名称时,需选择 “012(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而报考非全日制 MPA 项目的考生,报考院系所需选择 “021(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考生需根据自身报考类型准确选择,避免因院系选择错误影响报名。


(二)网上确认相关要求


确认时间:网上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整体招生工作安排以及本地区报考组织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对外公布,具体的确认工作则由相关报考点负责组织实施,考生需及时关注所选择报考点发布的确认时间通知,按时完成确认。


信息核对与责任:所有考生都必须对本人在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并完成确认操作。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确认,将一律不再进行修改。若因考生自身填写错误导致报名信息出现问题,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自行承担,考生需谨慎对待信息核对工作。


六、初试相关安排


(一)考试科目


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初试设置两个单元的考试科目,分别是管理类综合能力和外国语(英语二)。其中,管理类综合能力科目满分 200 分,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外国语(英语二)科目满分 100 分,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试时间与地点


参考往年的考试安排,预计 2026 年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初试时间为 2025 年 12 月中下旬,具体考试时间将以当年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为准。初试的具体地点将在考生的准考证上详细注明,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并按照准考证上的地点参加考试。


七、准考证打印事宜


考生可凭借网上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研招网”,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在参加考试时,考生必须同时携带下载打印的《准考证》以及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两者缺一不可,考生需妥善保管相关证件,避免因证件缺失影响考试。


八、复试与录取规则


(一)复试基本原则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方式,通过差额选拔,确保选拔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潜力的考生。在复试中,若考生复试成绩不合格,将不予录取,复试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关于复试的具体要求、考核形式、评分标准以及录取办法等详细信息,学校将在后续另行发布通知,考生需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的官方信息。


(二)考生资格审查


在复试开始之前,学校会对考生的相关报名材料原件以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审查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针对应届生)等。对于审查后不符合报考规定和要求的考生,学校将明确不予其参加复试,以确保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三)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要求


以同等学力身份(即高职高专毕业考生和本科结业考生)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过程中,还需额外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公共管理)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重复,加试方式采用笔试形式。若考生加试成绩不合格,将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作为同等学力考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复试中的专项考核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以及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均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由华东理工大学自行组织实施。这两项考核的成绩将计入考生的复试总成绩,作为综合评价考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认真准备,积极应对。


九、学制、学费与奖励政策


(一)学制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学制为 2.5 年,同时设置了灵活的培养年限,培养年限范围为 2.5-5 年。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工作安排以及研究需求,在规定的培养年限内完成学业,为不同情况的考生提供了便利。


(二)学费


截至目前,根据学校公布的信息,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总学费为 12.5 万元,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总学费为 11.5 万元。学费支付采用分三期支付的方式,考生可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在相应的时间节点缴纳学费,具体缴费安排将在录取后由学校通知。


(三)奖励体系


为了充分激励 MPA 研究生在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大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华东理工大学专门设立了 MPA 学业奖学金体系。该奖学金体系涵盖多个奖项类别,包括学科竞赛奖(具体包含优秀案例奖和优秀活动奖)、优秀学位论文奖以及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这些奖项为表现优秀的 MPA 研究生提供了荣誉认可和物质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十、联系方式


(一)学校本部联系信息


联系地址:上海市梅陇路 130 号团结二楼 137 室


联系电话:021-64253573


联系邮箱:wzz@ecust.edu.cn


(二)南通招生联络点联系信息


华东理工大学南通研究院作为南通招生联络点,具体信息如下:


地址:南通市崇川路 58 号 1 号楼 1106 室


联系电话:0513-80106888


联系手机:13761011333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