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北京师范大学(10027)网报公告

2025-09-05 13:05:41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根据《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北京市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 “我校”)实际办学情况,特制定本公告,以明确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相关事宜。


一、报考资格要求


考生需首先符合教育部《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的基本报考条件,同时还需满足《北京师范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针对具体专业、方向的报考要求。


在正式报考前,考生必须登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仔细查阅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相关说明文件,全面了解报考所需的各类信息,确保自身完全符合报考条件后,再开展后续报名工作。


二、报名流程安排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含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关键阶段。所有有意向报考的考生,均需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 “研招网”)完成网上报名信息填报、缴纳初试费用,并严格依照所选报考点发布的公告要求,完成网上确认流程。


(一)网上填报信息环节


考生需认真研读所选报考点的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规定,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报考点并填报志愿。若报考我校且满足在北京参加初试的相关要求,可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若不符合在北京参加初试的条件,则需就近选择由省级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考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单位代码为 “10027”,报考点代码为 “1127”。已被其他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若违反此规定,将被取消推免生资格。


网上报名的正式日期为 2024 年10月15日 —28 日,每日开放时间为 9:00-22:00;预报名时间设定为 2024 年10月9日 —12日,每日开放时间同样为 9:00-22:00。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考生也无法对已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修改。


网上报名时,考生需认真填写本人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并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在报名期间,考生可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修改或重新填报,但每名考生最终只能保留一条有效的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截止后,所有报名信息均不得修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 这三项关键信息,一旦考生提交报考信息,无论是否已支付初试费,都无法修改。若确实需要修改,需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先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然后重新进行报名并缴纳初试费。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类。其中,北京校区与珠海校区的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将个人人事档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档案接收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户口是否迁入北京师范大学(户口迁入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由考生自愿选择;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和户口均无需迁入北京师范大学。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则需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并灵活安排时间进行非脱产学习,且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在网上报名期间,报名系统会自动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系统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此外,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的学历(学籍)信息。若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考生需及时前往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办理认证手续,务必在网上确认开始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将注明报名号和联系方式的学历(学籍)验证报告提交至所报考的院(系)。


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会不定期公布硕士网上报名错误清单,考生需及时关注该网站信息。若自身信息出现在错误清单中,需仔细核实网报信息,发现有误的务必在网上进行修改。


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在提交网报信息后,需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通过 “网上支付” 的方式缴纳初试费;报考我校但选择在北京地区以外考试的考生,则需按照所选报考点的具体要求缴纳初试费。


考生必须以真实、合法的身份报考。若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考生需使用报名时合法有效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及证件号码)进行网上注册和信息填报,在网上确认时,除提交学籍学历相关认证报告外,还需提供带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文件。考生需如实、准确填写本人民族代码及名称,若存在弄虚作假、信息输入错误等情况,或在复试时要求更改民族信息,均无法享受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同时,考生需准确、详细填写本人的通信地址,以确保录取通知书等重要材料能顺利发放。若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错误,导致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送,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考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的考生,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且该专项计划仅可报考心理学部 040200 心理学专业的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珠海)” 方向。


报考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的考生,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该专项计划仅可报考法学院 035101 法律(非法学)、政府管理学院 125200 公共管理、物理与天文学院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7 光学、070400 天文学等专业的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相关方向。


我校针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及初试加分政策,均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执行。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或初试加分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按系统要求填报相关信息,若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未通过,将无法享受相应的照顾及加分政策。


由于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因此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报考类别需填报为 “定向就业”。


(二)网上确认环节


网上确认工作由各报考点组织实施,具体的确认时间及工作安排需以所选报考点发布的公告为准。届时,考生可选择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信息确认操作。在网上确认开始前,各报考点会发布 “网上确认考生须知”,考生需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所有符合所选报考点要求的考生,都必须参加网上确认。若未在报考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或因考生自身原因导致未被报考点及我校审核通过,其报名信息将视为无效。


考生在进行网上确认时,需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核验工作的实际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生证)以及网上报名编号等材料。同时,考生需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若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将不允许参加考试。


注:考生在网上确认过程中若遇到困难或问题,应主动与所选报考点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三、《准考证》打印事宜


考生需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研招网发布的通知为准),凭借网上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研招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需使用 A4 幅面的白纸,且《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进行涂改或书写。考生参加初试和复试时,必须携带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四、其他相关事项


若因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因考生本人网上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交虚假材料,以及未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等原因,导致后续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相关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关于初试成绩、复试分数线、复试须知等重要招生信息,我校会及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公布,考生可登录该网站查询。此外,考生也可通过微信关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获取最新信息,搜索公众号 “京师研招” 或 “bnuyzh” 即可完成关注。


本公告中未提及的其他事宜,均以教育部、北京市发布的相关工作文件为准。若本公告内容与上级主管部门最新出台的政策存在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最新政策执行。


五、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10)58808156


电子邮箱:yanzh@bnu.edu.cn


传真:(010)58800519


办公地点:前主楼 A 区 103 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4 年 10 月 8 日


相关文章
考研问答
推荐视频
备考交流
  •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管理(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